不一樣的生態展「生活中的樹」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內,映入眼簾的「生活中的樹」生態展,熙來攘往的民眾佇立在攤位前,可從視覺、觸覺、嗅覺全方位認識台灣多元化樹木,精彩可期。
展出日期:2016/09/23-10/02日,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共同主辦,以日常生活中的「樹」為主題。
樹木除了能綠化都市,也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日常吃的水果,到有療癒功效的精油,以及能除濕除臭的木、竹炭,樹木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卻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本展覽將以「樹木的語言」、「生活應用」、「都市綠生態」三大主題,配以「種子攤車」、標本和書籍等等的展品,帶領大家深入認識樹木與人的生活關係。期待人與樹有更健康的共存關係。
梧桐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表示,「生活中的樹」生態展非常有特色,尤其現場有很多位專家和樹醫師可幫忙導覽解說,真是難得機會。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劉則言表示,「生活中的樹」透過這次展覽讓我們去了解,人在整個生活環境裡面跟生態和樹木、植物、甚至動物,共同互相生活,和平共存的重要性。針對樹木的部分,希望讓民眾更了解樹木能帶給人們和社會怎樣的好處和效益。
樹木對生態的好處,用最簡單的樹木能夠代謝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然後提供給我們氧氣,更可以代謝空氣汙染物質懸浮微粒PM2.5或PM10懸浮微粒空氣中一氧化碳的臭氧等。
另外可為社區創造美感,同時樹木存在,可以把一些降雨透過樹冠做一個節流的動作,避免地面的土壤直接被曝雨沖刷,造成土壤流失。
梧桐基金會丘建賢專員表示,「食物森林的概念」,台北市在推動田園城市,鼓勵民眾在城市的環境種菜。食物森林和種菜的差異性在哪裡?只要種菜我們可能就是單一物種或是過程中使用化肥和農藥,食物森林是推廣以友善環境,打造綠化空間。
甚麼是友善環境,譬如台北市木柵國中,在校園內打造以學生、社區里民、社區大學共同参與食物空間,利用在地資源和廢棄物,打造食物森林,泥土和肥料來自木柵動物園合作,利用動物糞便做成有機肥,水則是以建置雨水回收系統方式,這些有機肥提供植栽生長。利用這塊空間,大家一起種植,一起採收,達到共耕共享的食物森林。
台灣樹木醫院樹醫師陳又嘉表示,「樹木的美麗與安全」,現在都市所種的樹木都是人為去種植的,看到樹沒有樹冠,樹木修剪過頭造成禿頭狀態,或是根系過小造成根系盤根的現象,無法支撐和綁帶沒有定期去維養,造成樹冠本身的損傷。
那都市裡面樹木,最主要最重視是「樹木的安全」,為甚麼樹木會倒呢?是本身是人為去種植的時候,樹穴太小或是花台太小,還有一些硬鋪面,造成根系面發展受阻,或是一些建築工程的傷害,造成樹木根系的損傷,而造成生長面受阻礙無法外拓,就無法支撐作用,不僅影響樹木的健康,也影響您我的安全。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