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學生登玉山 插角國小擁抱自然
【記者李怡萱、林奕廷/新北市報導】走進綠蔭環繞的插角國小校園,這間位於新北市三峽山區的公立學校,將偏僻的地理位置轉為優勢,融合武術、溯溪、茶文化、皮影戲、戲劇等特色課程,成功創造出類似森林小學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快樂學習的空間下成長。
插角國小學生表演武術。 攝影/李怡萱
體制內的森林小學 快樂學習兼顧孩子能力
插角國小校長陳宥然說,插角國小的教學理念是「在體制內的森林小學」,不是將學業成績作為最高的宗旨,而是讓學生學得快樂,在發展特色課程的同時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僅限於課業,而是學習許多課本裡面沒有的內容,不是數學、國語,而是這個世界、大自然。「小朋友在國小的時候不要盯得太緊,讓他們快樂學習,才能真的吸收,同時也加強能力發展,這才是特色教育的目的。」陳宥然面帶微笑著說。
每年九月新生入學插角國小都有例行的「歡迎新鮮人」活動,將全校師生不分年級分組,讓學長姐帶新鮮人認識學校、課程,用一個月的時間了解彼此的興趣及個性,不僅讓小朋友之間關係更親密,也讓老師真正了解學生,陳宥然用堅定的語氣說:「當老師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教給他們有用的知識。」
特色課程 體會自然與人類的關聯
由於鄰近山區,登山是插角國小分校特有課程,從低年級開始每週一天利用中午放學後的時間健行,中年級開始登北台灣著名中級山脈北插天山、金敏子山,高年級訓練爬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合歡山,一方面訓練孩子體能及爬山技巧,一方面測試學生有沒有高山症、適不適合登山。「到了六年級全體學生目標為玉山,我們分為登頂組跟溫泉線,登山頂必須在山上過夜,夜半登頂,溫泉線則讓高山不適的孩子半程回頭,很少這個年紀的孩子就登過玉山,這就是插角的教育。」陳宥然用驕傲的神情說道。
插角國小本校校地較小,位置鄰近大豹溪、大板根,因此主要發展傾向於環境和植物的認識,名為「親親芳草」的特色課程,內容包含認識校園周遭及鄰近地區常見的植物,如魚腥草、水芹菜等,哪些植物可以入菜,比如分辨紫花酢漿草的味道,以及使用校園中現有的植物做出自己的創意料理,高年級有染布課程。陳宥然說,家長的投入程度隨著年級由高漸低,讓孩子學會用刀、開火,熟練度較同齡的小朋友高出很多。
校園內有生態池及木桌椅,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觀察和休息。 攝影/李怡萱
校園即教室 與環境結合成最佳教材
插角國小有近九成的學生來自外地,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了特色課程而來,可見其吸引力。國小分為本校和分校,共同課程包含武術、溯溪、攀岩、茶文化、皮影戲、戲劇、陶藝、草木染等,主要讓孩子們體會自然與人的關聯。本校跟分校雖然只相差三公里,但因為地理位置不同,故而發展不一樣的特色教育。
「屬於自然的事物我們都盡量不要破壞,蔬菜植栽、植物生長讓小朋友可以隨時晃一晃、做觀察。」陳宥然一面引導一面講解。插角校園內處處皆與教育連結,舉凡可食用植物、廁所玻璃牆呈現生態藝術景觀系統,草叢旁鐵盒擺放著餵養大紫蛺蝶的鳳梨皮,方便學生觀察。操場旁設有提供學生攀岩的天然河谷練習場,要在教練帶領下才能使用。
插角國小操場旁新建一座自然農法的養成地,種植可供學生觀察的植物。 攝影/李怡萱
與制式教育相較 更顯插角國小獨特性
教導主任石啟宏來到插角國小前在其他學校任職,對於插角特色教育深有感悟:「這裡校園小,老師跟學生感情好、連結更緊密,每個禮拜利用下午的時間上的拳擊武術課程也很受小朋友歡迎,這跟其他學校上課下課、放學接著補習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串門子」是插角國小學習成果展,讓孩子到各個年級、班級參觀一學期下來的作品,陳宥然笑著說:「比較或比賽不是為了獎牌,而是為了瞭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忍受挫折之後更努力學習,才是教育的目的。」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