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行李,為自己勇敢一次吧!

文字-A A +A

    新生代的年輕學子面臨的競爭對手來自世界各地,許多人嚮往海外生活,無論是在美國、歐洲、紐澳等地,甚至是東南亞國家等等,如果能有海外居住與工作的經驗,無非是人生的另一種選擇。

 

與世界接軌 你準備好了嗎?

 

    由於台灣學生說寫能力普遍不佳,即便讀寫方面程度已經相當不錯,或已經認識許多字彙,但若無法用口語表達想法,很難讓人領會我們的英語程度。然而遊學在台灣已經盛行多年,我們需要的是走出舒適圈的勇氣。

 

    自助家遊學顧問Maureen提到,「尤其接近暑假旺季,就會有許多大學在學生或是應屆畢業生前來諮詢,希望利用暑假做短期的遊學進修。」不同的年齡層,可以針對個人需求選出符合自己的遊學方式,然而,針對現今即將與社會接軌的大學生來說,半自助遊學無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團體遊學 自助遊學 半自助遊學
適合對象

國小

國中

高中

大學生

社會人士

高中

大學生

課程選擇 固定 可依個人需求決定,純語言或是增加專業實習部分。 可藉由與顧問討論,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課程。
內容

方便省時,代辦中心一手包辦規劃好的課程內容、住宿安排。華人比例多,說中文的時間比例較大。

一人即可成行,整體內容皆可由自己決定。需花較繁瑣的時間自行安排一切課程、行程與住宿等等。

顧問以自身經驗,給出最適合學生的各種方案。此方案介於團體遊學與自助遊學之間,平衡了兩者的優缺點。

    「英文是學不完的。」在問到遊學是不是真的能學好英文時,遊學顧問Maureen睜大眼睛的說。老實說,這真的說不準,出國學到的不僅僅是課堂中的知識,更多的是文化體驗、獨立思考等無形中所獲得的,還是有學生能在短期進修中,小幅提昇英文能力,看個人吧,只要肯做,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TVBS報導指出,「出國跑短線,短期遊學熱門比例超過六成」,只要有國外遊學博覽會,現場總是人山人海,台灣不少人對出國有憧憬。根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總計有3萬7800人出國留學,達到高峰,2012年下降到2萬8700人,2013年又回到3萬1千多人,之後每年都在3萬人上下。

 

    近年來,由於生育率降低,家長擁有足夠的資金送小孩出國的比例越來越高,然而,許多人有個迷思,我們總認為喝過洋墨水好像就比別人厲害?所以家長拼命的想讓孩子出國,「不可否認的是,國外的教育體制的確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也許有些孩子不適應台灣的教育方式,於是,讓孩子到國外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就成了一項不錯的選擇。」遊學顧問Maureen說道。

 

跨出那一步,你還在等什麼?

 

    曾在美國留學的郭同學分享到,「像我本身就不愛念書,家裡剛好有在做生意,父母希望我能培養良好的語言能力,然而我並不排斥,因緣際會下就到美國留學了,我覺得處理事情的能力吧!出國之後,我變得更獨立了!」,現在的大學生常常面臨一個問題,「我不知道我將來要幹嘛?」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淡江大學的葉同學說,我選擇到英國和美國遊學,是想體驗國外的環境與氛圍,也為將來出國念研究所做打算。

此圖為學生跟團遊學之照片

(淡江大學同學提供)

    文化大學的黃同學則問道: 「如果是第一次出國遊學,針對大學生,什麼方式會是最推薦的呢? 」,然而,大學生相對來說是較有思考能力的,也較能夠自行處理相關事務。遊學顧問Maureen就指出,半自助遊學的好處在於,它就像麥當勞的自由搭配一樣,可以任意搭配,選出最喜歡的組合,由於大學生忙於課外活動、社團等等,時間上沒有那麼彈性,若選擇半自助的方式,可以達到最完整的訴求。

 

這堂人生的課,無價!

 

    俗話說的好,「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擁有一條廣的人脈,多的是益處啊!出國認識來自四面八方的好朋友,將來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跳脫以往制式化的思考、填鴨式的學習模式,這堂人生體驗的課,一定回味無窮!

 

    「如果不試的話,怎麼會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電影逆光飛翔,夢想是需要行動去實踐的,不如,現在就出發吧,讓自己離鄉背井久一些,打開更寬闊的視野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5.21

zoe8561

加入時間: 2016.05.21
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尚無內容。

打包行李,為自己勇敢一次吧!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