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象圈計畫 集社區資源助孩童

2009/04/07 00:03
1,84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01 【記者何艾純/台北報導】成年的大象群,在遭遇危險的時候,懂得立即將小象包圍起來,避免受到外界的傷害。伊甸基金會與遠見雜誌共同合作的「象圈工程計畫」,就是為了效法象群以群體的力量,不分彼此照顧小象的精神,保護弱勢社區內的孩子。

遠見雜誌於二○○六年邁入第廿週年,並撥一筆經費給伊甸做資金分配。當時,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受到教會的影響,發現偏遠地區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政府政策的影響之下,許多學校面臨廢校及併校的命運,使住在偏遠地區的孩童,必須翻山越嶺去上學。因此,伊甸和遠見第一年合作的「迷你特色小學」計畫正式成形。這個計劃是由各小學規劃出有別於學科的課程(如:民俗、生態、天文等課程),以小班制的方式教學,經由撰寫課程計畫後,送交至伊甸基金會,在通過審核後就可獲得資金補助。02

經過一年後,黃琢嵩發現,偏遠地區兒童因為營養不良,有許多國中生的體型,看起來就像是小學生一樣。由於產業結構外移的關係,出現了大量的新貧家庭,大部分的人早餐都沒吃,不然就是拿科學麵和冰棒來當早餐,使孩子常三餐不繼,那些家庭「飯都沒得吃了,還能談什麼教育?」黃琢嵩說。

第二年伊甸和遠見推出「快樂早餐計畫」,將孩童以分組的方式,委託各組當中一個經濟來源穩定,家庭狀況良好的媽媽,在準備自己孩子的早餐時,也一同準備其他孩子的早餐,做早餐的媽媽可從中獲取每位孩童卅元的補助金,可將這筆錢當作家裡的額外補貼。

由第一年關注偏遠地區孩童的受教權,到第二年重視孩子的健康問題,伊甸基金會與遠見雜誌的合作將的第三年的「象圈工程計畫」,就是聚集社區的各種資源,來幫助這些孩子。

象圈工程計劃的出現,是因為現在有許多偏遠地區的老人及失業的流浪教師,煩惱著找不到工作。在計畫中,把這些有能力工作的資源,聚集到例如學校、教會或協會去,在孩子放學後,幫他們進行課後輔導及才藝學習。這樣一來,不但能解決失業問題,老人從中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孩子在下課後又有地方可以去,不至於在外流浪而犯罪。

03 談起教育和家庭失能的問題,黃琢嵩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某次在教會中,遇見一個高中女生,爸爸在她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過世,媽媽後來交了男朋友,每星期總共只給她三百元吃二十一餐。那女孩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每星期還從她僅存的三百元中,捐獻卅元出來做善事。黃琢嵩接著說,我想她的飲食策略可能就是一天只吃一餐,其他時間都處於挨餓狀態。前陣子那女孩胃不太好,咳嗽居然還咳出血來。據醫生說,那女生平常就吃得少,有機會就一次吃很多,才會造成腸胃的不適應。

在一系列關懷弱勢孩子的計畫中,黃琢嵩表示,主要是期盼能夠藉此創造出一個典範,使這樣的經驗形成一個知識庫,引發社會和政府的跟進。偏遠地區的孩子,所欠缺的不只是錢,更重要的是資源。伊甸以弱勢孩童做出發,目標是在於能夠持續性的運作循環,現在以小孩為主,未來希望能發展到老人,甚至到其他更需要幫助的人。

延伸閱讀:一、象圈工程部落格-弱勢社區活化專案二、政大非營利組織EMBA部落格三、伊甸福利基金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