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順仔第一次受邀參與 2016台北文山踹拍活動 拍攝分享之作品。
提供一點拍攝心得,給新手公民記者作參考:
準備階段:資料查詢、影片整體架構
拍攝前先蒐集資料,大致了解萃湖復育的脈絡及過程。主軸有三部分,一是萃湖本來理想樣貌與它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二是如何被破壞? 三則是經過有心人士之努力,恢復的過程及艱辛,與成果之美好。
執行階段:認識環境、採訪前準備、自我介紹、先拍攝整體環境、拍攝採訪者動態畫面。
抵達踹拍現場,把握導覽前採訪老師,以免活動開始,他應接不暇。
我問他今天會如何帶大家參觀萃湖?希望達到甚麼目標? 萃湖的特色 ? 復育的過程,遇到的困難、以及他的呼籲等。
其實影片大部分的訪談,在早上這段訪問中就大致底定。
接下來,就是實際走訪時,補拍訪問中所提到的一些畫面了。
關於訪問,也許是許多新手公民記者可能覺得很困難的部分,我提供自己的一點心得:
我的習慣會先問他們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這樣他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說明,
一來 這樣的訪問很自然,不會有接不上話的尷尬,
二來 讓採訪者習慣鏡頭、習慣與你的對話,接下來問到更深入的心理層面的話題,他就更願意說出來了。
先問 做什麼? 接下來才問 為什麼?
而我也會很注意聆聽採訪者的談話,找出讓自己有感覺的關鍵字,
例如:陳德鴻老師提到需要有傻子來做這些事時,就讓我很觸動,
我相信這也會是對方很有感覺的部分,因此我就會再深入就這個話題再問進去。
並且這關鍵字就有可能會成為影片的主題或發展主軸。
關於拍攝:
拍攝過程中,會去注意哪一些畫面可以來詮釋關鍵字?
例如今天,我看到里長爬著梯子在掛海報,
我就覺得常常在一個活動中有一些人默默在付出,
即使不說話,不誇耀,但卻是真正在付出、在行動,
就是老師口中的傻子吧!
還有在汙泥中弄得滿頭滿臉卻還笑得燦爛的志工,
都可以來搭配在旁白中來呈現。
實際參觀萃湖時,會不斷蒐尋合適的畫面,
因為早上已訪問過,大概就知道要有哪些畫面了,
要有萃湖遠、中、近景,生態、植物、志工服務等,
盡量找一些不同角度、不同距離的鏡頭,
當然隨時準備好記錄下許多稍縱即逝的畫面,
例如:這次很幸運拍到台灣藍鵲,拍完不久,牠就飛掉了。
例如:志工身陷在泥淖中,旁邊人把她拉出來。
這些都是讓你的影片能更出色的部分。
關於剪輯:
我的習慣事先把訪問串起來,訪問者談話的內容邏輯與順序調到自己想要的,
這個當作一軌,另外一軌則是活動的畫面,
有適合訪談內容的畫面,就可以蓋到訪談的音軌之上,
這樣觀眾不會一直只看到訪問者,而會有呼應內容的畫面,
並且適時穿插現場音與畫面,觀眾會有更身歷其境的感覺!
收獲與體會:
在外的方面-因為下午就有示範作品的欣賞,因此必須在短短2.3個小時之內,剪輯完成,這對自己當然是個挑戰,體會到的是有時也需要捨得,去蕪存菁,捨的功夫可以讓報導更精簡。
在內的方面--收獲其實更大,有機會去看到很多人們的付出,通過採訪更深入去探索對方的用心與堅持,體會在他們背後是怎樣的的信念與愛的力量,讓他們無所求地付出、給予,甚至犧牲時間、金錢、體力,使我們所在的土地及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並讓人們更能感受到幸福的真義,這給予自己很大的省思,除了擴展自己的生活圈,開闊自己的視野之外,能夠讓自己對於生命的價值有更深入的體會,並獲得心情上的感動,看見最寶貴的人之本質,這是我覺得成為公民記者所給予我的最大收穫。
感謝公視peopo團隊辦這麼好的活動,感謝所有工作人員所用心安排的每一個環節,
感謝能給我這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 邀請大家能踴躍地參與PEOPO平台的活動及課程,拍攝出更多優質的公民新聞報導。
讓我們一起踹拍! (出來拍)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