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栽種「一籃子」的生命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黃巧汶、何佩霓/新竹縣報導】「快快睡,我寶貝…」耳熟能詳的搖籃曲,是母親孕育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徐怡君也以「籃子」在呵護自己的寶貝──番茄和草莓。用籃子裝上培養土、高架栽種,可隔絕地板病毒,有效避免病菌的傳播,而她對作物的愛與關懷,同時顯現在用人方面,體恤員工以及彈性的工時,未來更朝休閒農業發展,讓更多人認識果園栽種方式。

徐怡君一一介紹番茄的品種、栽種方式。    攝影/黃巧汶

「籃耕離地栽培」 孕育一顆顆果實

農場招牌標示溫室高架。    攝影/黃巧汶

番茄全面籃耕離地種植。    攝影/黃巧汶

沒有任何務農經驗,但徐怡君為了支持丈夫開果園的夢想,婚後便一腳踏入農業領域,靠著和親友借來的創業基金,一九九八年,在新竹關西開設自己的果園──高平番茄觀光農場,開始栽種番茄和草莓。最初種植採用傳統土耕方式,土壤就因茄科絕症「青枯病」產生病變,青枯病是一種會造成植株快速凋萎而仍保持綠色,最後再逐漸枯死的病菌,並且會連帶影響同一塊區域的土壤,造成番茄產量銳減,目前沒有藥物可以防治,為了擺脫它,徐怡君想出使用離地栽種、定期換土的方式,以避免病菌在土壤中傳播。一家外商公司路過農場,看到高架種植的方式很特別,公司代表人員說:「路過農場,看到招牌標示溫室高架,就想說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模式,做農業技術的研究。」

草莓也採用籃耕離地栽培。   攝影/黃巧汶

為了離地栽種,徐怡君後來從「水耕栽培法」得到靈感,水耕栽培法主要透過水攜帶植物成長所需的營養,或輔以使用能支撐植物根部的材質,如岩綿,就可以不用依賴土壤生長。運用這個原理再稍加調整後,徐怡君最後用籃子裝上乾淨的土,以土替代水的部分,避免水耕栽培含水量過高,會導致口感不扎實、甜度不足的問題。土的部分也特別挑選進口的荷蘭泥炭土,透氣性和保水性都符合徐怡君果園長期栽培的需求,因為使用籃耕栽培,根系只在小籃子內生長,透氣性變得很重要,而又不能太透水,怕留不住水分,所以才砸重本使用昂貴土壤。

由於青枯病的病菌累積問題,主要只會影響茄科植株,因此每年番茄園汰換的高級土壤,還是可以再種其他作物,徐怡君就會拿去種草莓,多餘的部分也會分送給學校,因為有些學生課程需求會用到土壤,只要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登記拿取。

禁用剪刀採果,以免病菌殘留剪刀會傳染其他植株。   攝影/黃巧汶

彈性工時 體恤女性員工

徐怡君的農場員工主要是女性,她認為果園的工作性質不是傳統粗重的行業,且高架栽種讓員工能站著工作,不必像傳統番茄、草莓園時常需要彎腰、蹲著,女性很容易勝任,其中又以新住民女性員工居多,徐怡君說:「目前台灣的女生應該不太願意務農,就算工作沒有想像中勞累,可是要曬太陽、要流汗的,他們就比較不願意,所以我們就會找一些新住民。」徐怡君考量到新住民來台灣找工作,可能會因為語言不通,加上學歷方面不足而到處受阻,而果園的工作不需要這些條件,因此會請她們到果園工作,增加新住民女性的就業機會。

為了讓員工能安心工作,不用擔心家庭狀況、孩子接送問題,徐怡君讓員工自行調配上下班時間,只要把份內的工作完成即可,徐怡君說:「之前還有一些員工可能中途三點半要載小朋友,我說沒關係就去載,載完再回來也可以,或是說如果沒人看小朋友,也可以帶到番茄園來,只要小朋友待得住就沒關係。」徐怡君甚至也會補貼新住民回家鄉的機票錢,她覺得現在員工難請,給予這些方便也算是在農場工作的福利了。員工尤秀萍說:「覺得老闆娘是很有親和力的人,對人很好。」

朝休閒農業發展 推食農教育

在剛種植的前十年都在摸索種植方式、更新設備,穩定之後才逐漸有產量跟品質,但卻面臨到通路問題,因為當時在市場番茄產量多,就算價格降低也還是賣不出去,一時間大量農作物滯銷,徐怡君說:「曾經遇到隔壁在整地,挖土機在挖田,我們就拜託他挖一個大洞,然後叫工人趕快採,一車一車就推下去了,把番茄埋進去。」

事後徐怡君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思考如何拓展通路,她認為既然他們果園的農作物有一定的品質,乾脆做直售的部分,直接面對客人。於是投入觀光果園的經營,除了讓客人採果之外,也可以購買經過包裝處理的水果當送禮用,且舉辦農場體驗活動,向客人介紹農場番茄、草莓的栽種特色,還有一些DIY課程,將農作物融合其中,例如做番茄果凍或菜包。

DIY體驗區。   攝影/黃巧汶

偶爾徐怡君也會機會教育客人,告訴客人試著接受不完美果實,因為無法常常控管品質在一定高峰,還須視當年氣候狀況,她說:「做農業做那麼久發現,台灣農產品真的太多、太便宜、太好,客人都喜歡很亮、很甜、外觀很美的東西,這會導致農民一直想如何讓農作物變美,這就可能有過度使用農藥和肥料的問題,產生惡性循環。」徐怡君認為雖然在品質上不能保證每次都一樣好,但產品絕對是安全無毒、不施灑農藥的。

 

延伸閱讀

朝全素蔬菜發展 降低有機肥使用

棄高薪承父業 慣行轉作有機農業

稻田裡的饗宴 創造農業新價值

新工坊 教導新住民一技之長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891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3,117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887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935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56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236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266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51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10,03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5,107
推:
2
回應:
0

高架栽種「一籃子」的生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97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97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