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業外交役 用心耕耘邦交國

2009/02/15 00:44
4,40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Photo[6] 【記者陳怡君、黃惟伶台北報導】台灣的農業技術團歷史悠久,在外交替代役政策實行之後,國內許多擁有農藝專長的役男也被派駐到各邦交國幫忙。在大約一年的時間當中,除了將台灣的農業技術帶到邦交國,他們也在該國體驗到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文化風情。「當兵,可以很有意義」去年剛從聖克里斯多福服畢兵役返國的王惠宗說。

聖克里斯多福是一座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的小島,當地經濟主要仰賴觀光收入。我國農技團指導當地農民開墾土地,種植適宜當地氣候環境的高經濟性作物。外交替代役政策實行後,技師可向外交部申請農藝專長的役男到該國服務。王惠宗便是經由這樣的管道,去了聖克里斯多福,參與農產品加工計畫,並且滿載而歸。

王惠宗說,當地加工技術設備非常簡陋,他們提供的主要便是技術升級。他們開闢示範農場,種出又大又甜的水果,吸引當地農民的注意與興趣,願意跟著學習。另外先從將收成的果樹加工製造成果汁、果乾與果漿等不需要花費太多金錢技術的加工品做起,帶動當地農產加工的興起。

在那裡,王惠宗搖身一變成為「二老闆」,要學習的事情一籮筐。每個禮拜一他都必須用英語跟農民開會,因為有一層語言的阻隔,無法像用中文暢談自如,他都得先想好閒暇時與他們聊天的主題,才不會「冷掉」。

在聖克里斯多福一待十個月,王惠宗見到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當地觀光資源豐富,許多人在海邊販售手工藝品度日。他說,當地人總會好奇台灣人辛勞工作的原因,他回答他們說「因為這樣可以賺錢,來你們這裡那麼漂亮的地方旅行」,但當地人認為他們已經坐攬美景無須遠遊,更不必辛苦工作為金錢。

異國生活雖然豐富有趣,但當回憶起當時智齒發炎的痛楚,王惠宗說「那時我好希望自己乖乖在台灣當兵就好!」他翻箱倒櫃找出陳舊的醫藥箱,將裡面的止痛劑全部吃下肚,還是未能減輕一絲疼痛,這種時刻「最能加倍體會台灣的好,轉個彎就有診所可以看病。」

另一名到印尼泗水服役的役男廖俊欽則是從事畜產技術的提昇。來自台灣的農技團送當地人民羊群,並以簽訂契約的方式約定養大一頭羊必須還送他們兩隻小羊,不用花費鉅額資本就可獲得羊群確實吸引許多農民,也因此技術推廣的成效不錯。

廖俊欽在國內受行前訓練時被分配到英文組,但實際到了印尼,才發現英文行不通,前三個月他笑稱自己「很自閉」,且語言不通使得他與當地人之間形成隔閡,彼此都在提防對方。他只好拿起書本從頭開始「啃」印尼語,幸而漸漸有了成效,溝通也就不再是阻礙。

廖俊欽第一天到牧場工作結束後,因為安排有誤,他一個人餓著肚子回到住處。沒想到在桌上看到一個便當盒,原來是國合會配給的當地司機買給他的,廖俊欽覺得「很感動」,司機的溫情化解他剛到異地的惶恐不安。DSC00360[4]

與王惠宗和廖俊欽不同,被派駐到尼加拉瓜的黃奕錡是第一次出國,他說,一下飛機就被西班牙文圍繞,一開始就感受到語言的衝擊。他的專長所學為植物病理,到了尼加拉瓜主為輔助農技團,從事水稻改良的工作。

黃奕錡說,尼加拉瓜生活水平比台灣低落許多,即便是首都,平房散佈,不像台灣到處都是緊鄰的高樓大廈,且廁所也是傳統的糞坑,雖然各種設施簡陋,「但當地人民還是生活得很快樂」。他說,當地人很熱情,有空時常常與他們一同打籃球、以及用簡單的西班牙文聊天。

在一個新的國度,用陌生的語言與當地人溝通、吃從沒吃過的紅豆飯、搭公車隨性地穿梭市區……他帶著一顆更勇敢與大膽的心回到台灣,「在那邊人生地不熟都敢如此,在台灣有何不敢去的呢?」變得更勇於嘗試新事物是黃奕錡從尼加拉瓜歸來最大的收穫。

圖說一:左為廖俊欽,右為王惠宗。

圖說二:黃奕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