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資訊共享是超高齡社會社區醫療的基礎

2015/06/05 10:14
3,347次瀏覽 ・ 12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資訊共享是超高齡社會社區醫療的基礎 ?  怎麼說呢 ?

日本在宅醫療以病患的生活空間為中心的社區醫療。在宅醫療要支援病患在習慣的空間生活到迎接死亡。因此,吸入性肺炎的病患,可以在家接受抗生素治療。即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漸凍人,也不需要在醫院或呼吸照護中心,走到臨終,可以在家迎接死亡。這樣一來,很多人一定會問,還有甚麼樣的狀況,才需要到醫院呢?

照片

定期訪視診療,醫師固定時間去探視病患;緊急往診,病患有需要時候呼叫醫師來訪視。以下是我們實地參與醫療法人ゆうの森蒲公英診所的定期訪視的例子。

照片

「醫生,你看!阿嬤的頭皮,長得好美。」 機構主任說。

兩周前,美智子阿嬤(假名)在老人機構內跌倒,平時她接受蒲公英診所的在宅醫療照顧 (定期訪視診療),美智子阿嬤沒有被送去醫院急診,機構呼叫蒲公英診所,請值班的醫師過來看看(緊急往診)。在小塚醫師(假名)和住院醫師很細心縫合下,五公分的撕裂傷,二週之後,幾乎難不出來。

照片

在台灣的機構,最怕老人家跌倒、受傷。送老人加去醫院,應該是常規處置,更不用說跌倒撞到頭,流血這種情形。我們不禁問小塚醫師:沒有送去醫院,難道你不擔心她會有其他問題嗎?

照片

回去診所的路上,小塚醫師給我們看她的手機,可以連結到電子病歷系統。緊急往診之前,透過手機了解病患的過去病史。即使不是自己平時負責的個案,大概也能先掌握狀況。手機內的電子系統,還可以呈現抽血報告、醫院轉診的介紹信。而且根本不需要刷健保卡,真的是非常方便。我們應該反省,到底甚麼樣病患的狀況需要送到醫院,當然因人因病因狀況而異。但是也跟醫師當下所能掌握的情報,非常有關係。瞎子摸象的狀況,送去急診對醫師來說,最安全安心,但是未必對病患,尤其高齡長輩來說,會是最希望的答案。

照片

在宅醫療因為橫向多專業之間連結,和醫院之間要有垂直的連繫。組織內外都需要功能強大的資訊系統。其中由Cybozu公司開發的軟體Kintone,就是醫療法人ゆうの森和法人內的各單位之間,情報共享的重要工具。Kintone結合資料儲存及情報共享的超級軟體 ,非常適合每天會有大量資料,需要處理和分享及討論的機關組織使用。例如醫院內、長照機構、托兒所和社團法人。Kintone 可以快速製作出圖表等基本統計資料,也可連結照片等。也可以搭配ipad、iphone使用,方便利用。 

照片

情報共享是合作的基礎,才能快速反應病患的需求。台灣不僅缺乏轉診制度,也欠缺情報共享的機制。看到小塚醫師的iPhone,不禁令人想到,在台灣從事居家照護時候,第一線人員花很多時間在和中華電信連線,目的不是情報共享,而是向健保局確認我們真的有到病患家刷健保卡。

照片

資訊科技雙面刃,是要增加效率,還是增添困擾,有比較之後,讓人一清二楚。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