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祕密基地看見屏東
【記者曹嘉詠 /張凱淇台南市報導】可曾想過為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做點事情嗎?還是仍在計劃而猶豫不決?看過《Sat.祕密基地》後,或許會為你的計劃打了一枝強心針。 《Sat.祕密基地》是由一群就讀於國立屏東大學的學生所創辦的屏東在地刊物。不僅透過走訪當地的大街小巷,記錄賣綠豆冰的阿嬤;經營唱片行的林老闆;還 定期舉辦活動,讓不論是在地人或外地人都對屏東有更透徹的認識。
《Sat.祕密基地》主編王譯慧(右)與前文字編輯陳佳柔
「小步生活」是由國立屏東大學的學生在二O一三年所創辦的組織,主要是想透過舉辦走訪屏東的活動,就算是一小步都有它的意義,並為團隊及參與者帶來衝擊。 由於「小步生活」的創辦人鄭郁芬是文創系的學生,又熱衷於刊物寫作。因此於二O一三年十一月發展出在地刊物《Sat.祕密基地》,編輯團隊包括:主編、文 編、美編及活動企劃共六人。《Sat.祕密基地》一年發行四期,在屏東幾個雜誌據點均可免費索取或在網路上閱讀,內容以採訪屏東的老店、眷村、人物等足 跡,為讀者及團隊帶來衝擊。
發掘屏東的故事
就讀大二的王譯慧剛接任《Sat.祕密基地》主編一職,她表示,《Sat.祕密基地》剛開始原為一個實驗計劃。主要是前任主編鄭郁芬希望創立一本圍繞大學 生活的刊物,其後才漸演變成現在介紹屏東的在地刊物。另外,原本打算只預計發行四期的《Sat.祕密基地》,因為刊物在屏東漸為人所認識,才決意繼續走下 去。王譯慧表示,《Sat.祕密基地》讓愈來愈多人發現屏東的美好,「很多人認為屏東是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但透過報導老屋及眷村改造、藝術空間所舉辦的活 動等,讓更多人知道屏東有地方可以去玩。」她希望透過刊物能讓遊子願意回來屏東,探訪自己的故鄉。此外,還舉辦眷村導覽活動,帶讀者走訪屏東的眷村,「讓 外地人了解屏東不僅只有墾丁, 屏東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只是它們沒有被看見。」
《Sat.祕密基地》主要是透過人物故事來介紹屏東,前文字編輯陳佳柔表示,會先定好每期的主題,再由文編去找合適的在地人物去採訪。王譯慧表示,刊物偏向文化型,而關於社會議題上的討論則較少,「因為在議題方面,也要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及文化才能進一步去推動 。」
〈新與舊的對話—─青島街與大鵬七村〉,講述兩者命運的懸殊,位於青島街的勝利新村,僥倖逃過被開發的命運,成功保住了眷村文化;靠近六塊厝的大鵬七村,因國防部的改建計劃而即將清拆。於是就用文字去紀錄眷村的最後故事,歷史終歸逃不過時代的巨輪。
〈 不勉強進步──喧囂年代中,一間沒有名字的雜貨店〉一文,講述老奶奶的雜貨店在搬遷後,對面鐵路局的用地卻遲遲沒有開發的計畫,於是老奶奶的親戚就在空地 圍牆上創作,其後有人把過期報章雜誌貼上,想藉創作帶入核能與都市開發等能夠影響地方觀念的社會議題。另外,老奶奶的孫子拍攝了一系列以爺爺奶奶經營雜貨 店為主題的黑白攝影照,然報貼在雜貨店裡。帶出一家雜貨店的存在,不但承載了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也成為人們今昔對照的活教材。
《Sat.秘密基地》在屏東幾個雜誌據點均可免費索取或在網路上閱讀
在地人的使命感
對於身為在地人去採訪屏東的一事一物,二人異口同聲表示感到有一個使命感。因為他們團隊都挖掘了好像阿嬤ㄟ冰菓室、隱藏在都市中的崇蘭456藝術巷弄等, 這些在地人都未曾踏足過的地方。陳佳柔說:「很多東西甚至連屏東人也不知道,也是看到我們的刊物才知道當地有這些東西。」然而,她們所做的事情不僅影響屏 東人,還有外地人。王譯慧說,很多人在看過《祕密基地》後,都想做一本紀錄故鄉的刊物; 亦曾向正在環島的女生介紹《Sat.祕密基地》,剛好那位女生正想創立一本介紹故鄉食物的刊物,因此在偶然的機會下互相交流想法,並給予對方鼓勵 。
「這就是屏東,大家都做好自己本分。」
寫作要感動別人,先要能感動自己。在憶述讓她們最難忘的採訪經歷時,都表示被受訪者的真摯所動容。〈吃著冰,覺得溫暖——阿嬤粉圓冰的魔力〉,是記錄一位 賣粉圓冰超過六十年的八旬阿嬤。王譯慧說,在採訪時只是在旁邊吃冰,一邊留意阿嬤跟顧客用台語一來一往的互動,卻讓她感到一絲暖意。在現時大多店家與客人 僅存在著買賣關係的世代,阿嬤卻會跟客人聊著生活瑣事、記得每個人的喜好、細節等。「屏東近年的城市化,很少人會注意小攤子,人們來來往往阿嬤卻堅持繼續 經營,覺得很動人。」
〈聽一些些,關於你,我,他〉,記錄一個唱片行的老闆為了向外界證明屏東不是「文化沙漠」,放棄更好的發展,決定回到家鄉開設唱片行。唱片行老闆對音樂的 堅持,對音樂品質的執著,令唱片行在屏東屹立了近二十年。陳佳柔表示,唱片行老闆的理念跟「小步生活」的理念相近,「因為小步同樣是希望屏東的文化被看 見。」
學生辦媒體 困難重重
《Sat.祕密基地》的經費是屏東一個藝文空間「HO覓」幫「小步生活」向文化部申請,從而得到藝術贊助。經營困難都是新媒體常遇到的難題,更甚的是,他 們仍然是學生。隨著有夥伴畢業;沒有酬勞,所以編輯團隊間都不會有很大的約束;導致成員流動率高,亦是《祕密基地》所面對的問題之一。
對於未來,王譯慧坦言不敢想太長遠。但期望日後刊物可由免費改成販售,或是透過公益去結合,造就更多可能。
對於家鄉的感情及付出,在訪談間看出二人對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的熱愛。在城市化的趨勢下,希望《Sat.祕密基地》能為屏東保留最純樸真摰的一面。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