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 麻
走入歷史的半島經濟作物
恆春有三寶洋蔥、瓊麻、港口茶,其中瓊麻曾經是恆春的重要的經濟作物。
-
瓊麻曾經是最典型的恆春半島風光,也是恆春三寶之一,全盛時期甚至留下「瓊麻抽絲起高樓」的俗諺。隨著化學纖維尼龍繩索取代瓊麻加工品,恆春最後一家採纖維廠在民國76年結束麻葉綵纖工作,瓊麻正式走入歷史,墾管處也將恆春麻場改為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回顧瓊麻風光的流金歲月。種植瓊麻對海岸林會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瓊麻式微對海岸林的復育具有正面價值。□瓊麻原產地在中南美洲,一個世紀前開始出現在恆春半島。西元1901美國領事Devitson首先自中美洲引進試植於台北農事試驗所,隔年日本技師田代安氏將瓊麻幼苗移植於恆春熱帶植物特殊育場,也就是現今的森林遊樂區內,試驗結果良好,隨即由台灣纖維株式會社在恆春鎮龍水里草潭路,也就是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現址設置恆春麻場。
□恆春半島由於氣候土質適合種植瓊麻,且風勢強烈多晴天,麻質堅韌優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18年,日本為供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艦船纜的原料,開始在恆春半島大量種植。台灣光復後,由於瓊麻外銷需求大且價高,恆春半島瓊麻種植面積在民國 50 年佔全台的 55% 以上,為全台瓊麻工業之重鎮,平均每4個農民即有1人為麻農。當時的麻農由於普遍擁有較高收入,而直接或間接地帶動整個經濟及社會的發展,瓊麻也被譽為「恆春三寶」之一。
□瓊麻的用途廣泛,除做繩索外,還廣泛用於吊床、麻袋、鞋、墊褥、地毯、毛刷及紙等,甚至農場、工場也用來做包裝的材料。恆春半島瓊麻產量最高時,一個月曾生產200噸,而博得「東洋之光」的美譽。瓊麻價格最好的時候,曾一斤漲到新台幣12元,恆春居民都先先後後發了一筆大財,甚至留下了「瓊麻抽絲起高樓」的俗諺。
□在人造纖維問世的新科技衝擊下,麻繩開始漸為尼龍繩取代,麻業也跟著日趨式微。加上1965年,美國為派軍前往越南作戰,曾把一批精銳美軍運到恆春,作為期6個月的「台美演習」,大量摧毀恆春的瓊麻園,瓊麻的國際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價格一落千丈,恆春的瓊麻便於此時轉趨沒落。民國76年,恆春半島最後一家採纖維廠結束麻葉綵纖工作,瓊麻的風光歲月也沒入歷史的洪流裏。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位於恆春鎮往貓鼻頭的路上的龍水里草潭路,南鄰馬鞍山,北臨龍鑾潭,西面為農業用地,佔地約14公頃,全區地勢平坦,林木扶疏,區位環境相當良好,且交通至為便利,居龍鑾潭、關山、貓鼻頭等景觀據點之間,遊客可及性極高。
-
文字轉載自:屏東觀光旅遊資訊網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98&LinkType=3&C_ID=260
-
音像紀錄/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屏南區社區大學http://www.pscc.org.tw/ -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