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都不民主的台灣民主紀念館
執政黨口口聲聲強調民主,卻不能讓人自由地去選擇紀念的人,如此民主不知何民主之有?
中國人慎終追遠,喜歡緬懷先人,從三皇五帝到總統蔣公,只要是對時代、對人民有點貢獻的,那怕是鄉下的一方土地神祇,到國家的機關建築,從神像到銅像,從畫像到雕像,還真是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雖然說紀念只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形式,但是一個被紀念的人物,往往有其時代的背景和意義。
台灣民間信仰最普遍的主神,莫過於與海洋有關的媽祖,因為昔年先民渡海來台,橫渡台灣海峽歷經艱險,媽祖是沿海民眾最依賴的神祇,自然變成這蕞爾之島最重要的神明象徵。
除了神話之外,也有因為個人的貢獻與成就博得民眾發自內心敬仰的人物,像是馬偕神父,在台灣行醫濟世,因此台灣用馬偕為名的醫院,來承繼他的遺志。冷戰時期,為了實施對大陸的高空偵察作業,不幸被擊落殉職的空軍飛行員陳懷生,在國共對立的時代,被反共的台灣追念,因此有以懷生為名的學校來紀念其人。
同樣的,蔣中正對中國、對台灣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論其統治的手段是否獨裁,國民黨的統治是否一黨獨大,但是台灣目前的經濟建設、國防體系等等,不能忽視其貢獻與成就。
中正紀念堂雖說是紀念蔣中正的建築,但是其中包括國家音樂廳和國家戲劇院,是文化的殿堂,藝術的薈萃之地。如果說蔣中正的銅像是反民主的圖騰,那美國這樣民主的國家,林肯紀念堂的林肯雕像不也是?
此次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館的行為,實在有逾民主的界線。
民主的意義,不是少數服從多數嗎?為什麼改名只是因為少數人的喜好就肆意而行?雖然現在政權輪替,但是去中正紀念堂的民眾,難道是被強迫去瞻仰、懷念的嗎?改成民主紀念館台灣就會更民主嗎?
執政黨口口聲聲強調民主,卻不能讓人自由地去選擇紀念的人,如此民主不知何民主之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