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花藝.美學~傾聽自然

2009/09/09 22:54
6,768次瀏覽 ・ 1次分享 ・ 6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嘉義市社區大學「雷震子公民新聞研究社」
公民記者/ 陳佩芬 報導

花~隨著一年四季綻放不同的風采,隨著國土民情有著不同的風貌,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日常周圍、野外以及人生的大事-婚、喪、喜、慶,舉手投足之間,都可見其身影,喜歡花-代表著人類崇尚自然的本性,亦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插花~源起於佛教的供花,所插的花、果、葉、枝,均不帶根,用一定的構思,精心挑選素材,並遵循著一定的創作法則,加上插著的器皿,組合成能夠表達情感,與環境相互呼應,進而引起共鳴的一門藝術。花道~則是由古代中國僧人將插花引進日本後,在日本持續不斷的流傳,歷經數百年,演變成各種花道流派,不僅是在學習技藝,更重視人品和精神的修養,與「茶」、「書」、「劍」、「空手」四道,並存於東洋藝術中。 

照片


照片

「隨手捻來的美加入生活裡即是藝術、零錢也能打造角落美學」是嘉義市社區大學「極簡風花藝設計」班,也是「中華花藝研推會花藝教授」-林映伶老師和地方學研究中心陳柏濡主任的理念,符合了現今社會的環保意識,並攜手合作,致力於帶動學員,探索山林生態,與大自然對話,將插花藝術融入生活,善用身旁的花、草、樹、木,甚至於不起眼的石塊、朽木等,加入創意和巧思,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讓所汲之處盡是美學。
 

照片


照片

林映伶教授表示:「池坊」花藝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強調的是「花道」與「茶道」相互結合以及花的自然姿勢,從家裡面放遠望去,視野可汲的素材,皆可使用。
 

照片


照片

 林映伶教授表示:將「劍山」畫成十字,分為四個區塊,最高的那一枝為「真」,位於左上角45度內,用來拉出整體的高度;次高為「副」,是真的三分之二高,位於左下角45度內;組織、視覺焦點為「體」,位於右下角45度內,是真的三分之ㄧ高,也是整體的靈魂所在,此區表現出花的花齡最美、最豔麗、盛開最漂亮的姿態就在這裡,象徵著天、地、人三者合而為一,是日本插花藝術的最基本格局。


照片


照片

古色古香充滿其中

林映伶教授表示:「池坊」很自由,可以隨心所欲的插著,只要將劍山放正,組織架設好即可。一枝花,基本上180度,只看正面,不用考慮背面的方向,在插著時,要仔細觀察、體會花帶給我們的感覺,按照「真」、「副」、「體」的角度,筆直的插上,再將它輕壓雕塑成傾斜狀,「體」的部份須稍為往右傾斜,同一個劍山的插腳是呈放射狀,都在正中間,花朵之間一定要保留適當的空間,才能將相同屬性的花顯現出來,同時要注意右上角「體」、「真」之間是留白的,不插著任何東西,這是「池坊」花型的特色,最上面的花儘量用尚未盛開,最大朵的花儘量在下面,在花器口裡面的葉子要清理乾淨,所有的葉子不能吃到水,今天的課程撘配木本植物中的藤,可以自由去雕塑它,插角的地方要剪成十字,才能插的進去,「池坊」的功力~表現在自己對花的分配與運用上,用心觀察、傾聽,與它說話,就對了。

 

照片
為樸素沉悶的辦公室增添幾許色彩及活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濡哥 (未驗證) ・ 2009/09/10 16:08

哇!厲害
這是一篇充滿美學內涵的報導,真是名師出高徒

便便貓 (未驗證) ・ 2009/09/10 23:59

In reply to by 濡哥 (未驗證)

因為映伶老師和 您的理念,讓身為學員的我深受感動。
"省錢"是插花的一大挑戰~如何運用周圍的素材,插出讓人賞心悅目的作品,的確是需要巧思的。
與自然對話更不容易~對於從小就居住在都市的我們,要聽懂它們的聲音,是需要努力學習的。

黃郁雯 (未驗證) ・ 2009/09/11 21:46

哇!從來都不知道,
原來花也可以這麼插,
原來插花也是一門藝術押!
謝謝你們這些公民記者提供知識

便便貓 (未驗證) ・ 2009/09/13 15:55

In reply to by 黃郁雯 (未驗證)

郁雯~
我也要感謝你,時常留言鼓勵我,謝謝你ㄜ~

美鶴 (未驗證) ・ 2009/10/23 17:20

關賞後令人驚歎不已!一些不怎麼起眼的素材,
經過一番巧思組合後,枝葉是如此的嬌媚,
欣欣向榮,如再賦予生命似的,充滿希望,
太棒了!

美鶴回應於2009 10月23日

便便貓 (未驗證) ・ 2009/10/25 22:02

In reply to by 美鶴 (未驗證)

這個課程真的非常棒!!讓原本不懂花藝的我,因為生活融入課程,而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