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結合保育 搶救蝙蝠生態
【記者吳沛瑜、高怡青/嘉義報導】
2011年至2012年為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蝙蝠年」<註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以下簡稱嘉義林管處)也於3月23日、28日及31日,配合舉辦「當幸蝠來林-國際蝙蝠年與環境多樣性探索」系列活動。活動除提供生態講座與手作體驗外,也呼籲將生態保育的概念結合至小學教育中。
|
此次活動由嘉義林管處及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共同主辦,活動包含多項主題講座和DIY手作體驗,吸引民眾踴躍參與。而第二場的蝙蝠生態講座與蝙蝠屋手作體驗活動,僅開放嘉義國小教師報名參與,希望教師們親自體驗蝙蝠生態保育,將所學的知識傳達給班上學童,並使他們開始關注蝙蝠保育的重要性。嘉義林管處秘書楊瑞芬說:「保育的觀念要從小開始,所以希望透過國小教師的參與,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啟發。」
根據目前農委會資料顯示,台灣島內有多達三十五種蝙蝠,蝙蝠具有飛行能力,因此在台灣的分布範圍非常廣泛,大多分布在海拔兩千五百公尺以上,而全台蝙蝠種類的分布比例,楊瑞芬表示,嘉義的蝙蝠種類就佔了全台灣的83.9%,總計有二十五種,因此生態相當多樣。另一方面,楊瑞芬同時也希望搭配國際蝙蝠年,呼籲民眾長期觀察與愛護嘉義的蝙蝠。此外,嘉義瑞里雖有著名的觀光景點「千年蝙蝠洞」,但是洞內的蝙蝠卻因遊客在白天闖入,干擾其作息,進而導致死亡現象產生。而嘉義阿里山沿線則因人為干擾較少,反而是蝙蝠最大宗的棲息地。另外,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也提到,蝙蝠偏好洞穴和建築物的縫隙作為住所,但是在水泥建築取代木造、磚瓦房屋的情況下,蝙蝠的棲息地逐漸消失。
|
目前一般民眾對於蝙蝠的印象多屬負面,認為蝙蝠會招來霉運、禍害。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三年級方冠臻說:「蝙蝠長相很可怕,面容和一般生物很不一樣,身體像老鼠但又有翅膀,根本是異類。」其實以昆蟲為食的蝙蝠可以有效減少使用殺蟲劑和農藥,而在老一輩的傳統觀念中,蝙蝠的「蝠」音同「福」,是福氣的象徵。
此外,嘉義林管處希望透過活動,將蝙蝠的保育觀念結合至國小教育中,教導大家對蝙蝠的正確觀念。嘉義市興嘉國小和水社寮社區也分別舉辦過校園蝙蝠觀察與蝙蝠生態保育研習營等活動,藉此讓學生和民眾了解蝙蝠生態保育,並落實於社區生活中。
台灣蝙蝠的棲息地由於近年人為的破壞,導致生態嚴重失衡,嘉義林管處藉由配合「國際蝙蝠年」舉辦「當幸蝠來林-國際蝙蝠年與環境多樣性探索」系列活動,希望建立民眾對於蝙蝠的正確概念,並教導學童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註一>國際蝙蝠年:由聯合國所訂定,以宣導蝙蝠給生態系統帶來的益處及促進其保護和研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