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出走 草山呼麥
風潮音樂聚落 2月 旅人的季節
第二場: 撼動心靈
時間:2012年2月25日 下午兩點
地點:風潮音樂聚落-華山1914文創園區 蒸餾室
主題:傳統擊樂的新生命
主講人:莊佳綺-紘采樂集團長
演奏:莊佳綺---新疆手鼓、伊朗手鼓
徐灝翔-口簧、呼麥、馬頭琴
旅人出走 草山呼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5acEF6Q_hU
風潮音樂聚落 2月 旅人的季節
演奏:莊佳綺---新疆手鼓、伊朗手鼓
徐灝翔-口簧、呼麥、馬頭琴
徐灝翔--獲97年度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築夢計畫,親赴蒙古學習馬頭琴、呼麥!
口簧---泰雅族的口簧琴分為單簧和多簧,單簧的口琴使用比較普遍,不過從單簧到雙簧、四簧、最多有達到七簧者,可以再次顯示泰雅族人吹奏的技巧及對口簧琴的鍾愛。
馬頭琴----因這種琴的琴桿上端雕刻有一馬頭而得名。實際上這種樂器,最早被蒙古人稱之為“潮爾”。北宋詩人歐陽修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奚琴本出奚人樂,奚人彈之雙淚落”。這奚琴就是今天的馬頭琴。在中國凡是有蒙古民族聚居的地方,像內蒙古、青海、甘肅、新疆等省區,馬頭琴都很普及。
「呼麥」----圖瓦文xoomei(蒙古文為choomei,西方拼法為khoomei)的中文音譯,原義指「喉嚨」,引申義為「喉音」(Throat singing),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雙聲」(biphonic)指一個人在歌唱時能同時發出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而這項源自圖瓦人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在歐洲蔚為一股風潮,許多歌手紛紛至圖瓦及外蒙「取經」。
Zarb鼓----是早自古老的波斯王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樂器,它是由桑樹的樹幹製成鼓體, 再將曬乾處理過的山羊皮拉張開成薄膜狀,將鑿空的木頭包制而成。Zarb鼓最早出現在伊朗北方,經過土耳其商人及樂手的引介, 穿越了非洲、中亞、東歐而傳至各地,成為受大眾喜愛的樂器。
新疆手鼓手鼓採用桑木、單面蒙羊皮或蟒皮,充滿濃郁的西域風情。手鼓,也叫達甫,因用手敲擊時發出像“達”“蔔”兩種聲音而得名。這種樂器在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合奏及伴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