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拆歷史建物,惟鄉公所不同意(HD)
HD高畫質
延伸報導 拓路拆屋 歷史建物難過百年
慈大傳播公民台/特稿
「吉安鄉花28線稻香路、福興路拓寬工程」已逼近老貨運站所在的路口,為了搶救客家歷史建物,多位民眾將老照片展的成果送至鄉公所,盼望鄉長能聽見大眾的心聲,鄉長黃馨十分重視吉安客家文化再現,數名文史工作者及專家學者特別呼籲鄉長能夠出面協助,搶救此重要客家文化資產。
但因鄉長外出不在,由鄉公所胡昇旭主秘負責接收陳情書,事後也偕同陳情居民、吉安鄉代會徐德文主席及黃智源代表等人進行協調,主秘認同該區文化保存的意義,並承諾該段工程會挪至最後才進行,然而最終是否能夠不予拆除,他無法決定,邀約陳情人待鄉長回來後再次討論。
文化局、縣議會、營建署皆曾建議暫緩拆除,惟吉安鄉公所不同意
吉野驛(舊吉安車站、或稱吉野車站)於30年前拆除,當時隨之歇業的「吉安貨運代辦站」是吉野驛廣場僅存的日據時期老屋之一,已與周遭聚落共存80年以上,但因道路拓寬面臨拆除危機。屋主黃凌霄表示,從兩年前收到徵收公告開始,家人就不斷奔走陳情。他們曾於99年向花蓮縣文化局申請歷史建築保存,但因提送資料不足而暫緩登錄,文化局委員請屋主再補充資料,並建議以「吉野驛廣場周邊聚落」為主題更有意義。屋主一家人因此開始研究吉野車站歷史,讓這個被遺忘的車站故事重見天日。
上圖/陳情民眾將老照片展的成果製作成海報,至公所抗議
當時雖貨運站並未立即登錄歷史建築,但因其位於工程最末端,且路底為死路而車流少,文化局委員認為水圳以東(工程末端50米)毫無拓寬需求,為此拆除老屋實在可惜,因此曾發函建請鄉公所考量暫緩拆除。而隔年花蓮縣議會因民眾陳情而召開專案會議時,現場的數位縣議員、鄉代表、村長及專家學者等也因同樣理由,意見一致地作出要求鄉公所「暫緩拆除」的結論。另外,因為稻香路拓寬經費來源及工程發包單位是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葉世文在接獲民眾陳情後也十分關心,親自打電話給貨運站屋主表達重視,並說明程序上只要鄉公所或縣政府發公文提出要求,營建署願意暫緩該段工程。
然而,儘管文化局、縣議會以及出錢出力的營建署三方建議都如出一轍,鄉公所仍然委婉回函,表示礙難同意暫緩工程。
吉安鄉欲打造客家第一庄,學者呼籲首先留下吉野驛廣場
吉安鄉公所為了打造吉安鄉的客家特色,正積極進行「吉安好客」客家聚落調查研究,以及「客家第一庄」稻香、永興的路廊串連規劃,其中「百年吉野驛」計畫本應是重要一環,然而因為車站拆除後相關研究資料極少,此部分規劃十分緩慢,直到面臨被破壞的危機,才開始受到重視。
上圖/道路拓寬後,路的終點竟是禁止通行的鐵軌
建築與都市設計工作者黃知行表示,吉安鄉位於花蓮市旁邊,與花蓮南部相較算是發展快速,導致有客家內涵特色的老建築近幾年很快就被拆光。日據時代依傍著吉野驛發展起來的稻香村是典型的客家移民村,但稻香路的拓寬工程將破壞吉野驛廣場,專家學者們紛紛表示,此與吉安鄉的客家文化再現計畫產生很大的衝突。
數十位花蓮及外地學者,包括東華大學老師蔡建福、慈濟大學老師潘朝成、東台灣研究會召集人夏黎明、師大歷史系老師葉高樹、知名景觀學者宋宏燾、鐵道研究專家洪致文…等,都認為沒有必要急著進行工程,吉野驛廣場周邊包含一條水圳的歷史,值得繼續挖掘及發展,應先留下水圳以東的道路原貌供研究調查,再討論該段拓寬與否。許多學者也不約而同地表示,吉安的發展上最欠缺的絕對不是道路,而是能呈現特色內涵的歷史空間,一條盡頭不通的道路只要少拓寬50米,就可能重新規劃展現客家意象空間,何樂而不為?
對鄉公所說詞難以接受,居民將持續爭取緩拆
鄉公所數度公開表示吉野驛遺址處正爭取鐵路高架化,吉野驛廣場那50米拓寬工程不能暫緩,是為了便於未來從鐵路高架橋底下銜接吉豐路(台九線),甚至可繼續向東延伸作吉安鄉橫向道路。但黃知行表示,現有稻香路車流不到一分鐘即可銜接吉豐路,新路線實無貫通吉野廣場的必要性,而鐵路以東不在原都市計畫內,橫向道路向東延伸的程序跑完,恐怕還要等上二、三十年。黃知行說,事實上鄉公所建設課在縣議會專案會議中,曾無奈私下表示「早知道就不把這一段規劃進來了」,因為堅持要拆的真正理由是「工程已經發包,停下來我們很難辦事…不敢緩拆是怕引起骨牌效應」,黃知行及黃凌霄表示無法接受建設課的說法,為了行政程序問題,將錯就錯毀掉吉安鄉的資產,豈不貽笑大方?而營建署方面也多次表達為了文化保存願意不做這段路,但因為鄉公所很難溝通所以十分無奈。
另外,關心吉野驛廣場保存的熱心網友們表示將持續擴大連署,納稅人及遊客皆希望鄉長能明白他們的心意,納稅人認為公帑用在這50米實在毫無道理,遊客則說如果吉野驛廣場就此消失,就不想再來吉安了。
上圖/吉安鄉公所胡主秘接收陳情書表示,拓路工程依然會繼續進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