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佔領者們的社群生活
佔領中環 活出新社運
2011-10-23
「不是想留守到何時 而是沒打算離開」
【明報專訊】「佔領中環」行動至今已一星期,在中環匯豐總行地下,一眾示威者沒有離開,帳篷依然搭起,抗爭持續。一個又一個新面孔的加入,令示威者對這片金融心臟地帶「被佔領」的意識,變得更加穩固,「我們不是想要留守到何時,而是沒打算離開」。
盧鎮業(小野),25歲,獨立電影導演兼演員,中學起接觸六四事件,升讀大學遇上2008年立法會選舉,開始留意政治,再走上街頭抗爭,最激烈都只是菜園村護村、反預算案遊行中築起人鏈與警方抗衡,因他在大部分時間,都透過攝錄機的鏡頭,記下一幕幕歷史時刻。其短片作品,包括《春夏之交》及《那年.春夏之後》,曾於本港多個獨立電影活動中放映。
獨立電影導演﹕生活現矛盾
在「佔領中環」行動中,他席地而睡兩天,即使要上班,仍幾乎將公餘時間都留在場內與其他示威者交流,他感受截然不同,「好像菜園村、反高鐵,因為議題引來不少人到場抗爭,但過後就好快散,今次卻可以建立成社區,讓示威者確立清晰的想法,慢慢討論」。
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後,小野現與朋友自組製作公司拍攝廣告及短片。儘管他反對資本主義,認為要「改朝換代」建立新社會制度,但在香港現實情?下,難免在生活中出現矛盾,「因為工作關係,我無辦法唔用Mac機,但我都唔會用iPhone,用普通電話;又例如早前要跟政府合作拍片,但我真的跟政府溝通不來,所以我婉拒了」。
「真的很兩難......好像曾經合作拍攝『香港愛我』短片,明知是李嘉誠基金會贊助,但要做關愛社會的信息,我希望的就是要做到有對衡性的效果,達不到目的,我不會做」。他深信,佔領中環只是個開始,唯有繼續,才喚起關注。
自由工作者﹕資本主義令生活單一化
21歲的JoJo,反對資本主義下單一化的生活,早前辭去平面設計的工作,現在是自由工作者。10月15日起,她的居所就是「佔領中環」的營地,可以彈結他、看書、用電腦工作,生活自主,「時下思想就是窮才有自由,有錢都要上班下班,穩定生活不是不好,但太單一化,生活應可以想怎樣就怎樣」。
當下地產霸權、官商合一,亦令JoJo感受資本主義下的不妥,「好像我從事藝術,想在工廈租地方作Studio,因為政府的一句『活化』工廈,無得再租等收樓」。
留守「佔領中環」7天,JoJo對社運有新看法,「過去在社運碰面,都不會傾談,但在這裏有過去從事金融的青年、有第一次參與社運就?街的人、有來自內地的青年,大家最鍾意就是傾談,社運最需要就是溝通,今次正好做到這樣效果」。JoJo明言:「我們不是想要留守到何時,而是沒打算離開。」
中六生﹕經驗比課堂學習難得
中六生李懿,18歲,3天前才加入「佔領中環」行動,承認「明知不會打倒資本主義,但為了社會公平概念,都要站出來,因為這經驗比課堂上的學習,更為難得」。
明報記者 陳家俊
佔領式生活:香港青年「快樂抗爭」社區實驗
2011-11-03陽光時務
文/陳嘯軒
香港的「佔領中環」行動已持續了接近三個星期,在中環?豐銀行總行樓底紮營露宿的一群社運青年,依然沒有撤退跡象。由於運動本身目標模糊,警方未採取「清場」從而引發警民衝突,本地主流媒體對運動的關注也呈降溫之勢。然而,參加者並未有因此熱情下降,繼續他們的「直接民主」和「公社」實驗,尋找在「中環價值」以外的更多生活方式。
香港的社運青年在10月15日發起「佔領中環」行動,回應表達反對資本主義訴求的「全球佔領日」。當晚起,?豐銀行總行樓底通道的公共空間,便成為香港「佔領」運動的據點,也令號稱「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成為亞太地區少有「佔領」運動迄今尚在持續的城巿。
參加者以青年為主,但也有一些不滿香港金融制度的中老年人。過夜露宿者,主要是大學生,不受上班時間拘束的自由工作者,當中不少人的工作與文化藝術有關,還有一些待業青年。他們在?豐樓底的通道撐起了十多個帳篷,每晚都有約數十人在此露宿,現場擺設了沙發、摺椅、?凳、圖書櫃、煮食爐和器具、音響、柴油發電機等「家當」,儼如一個「小社區」。
晚上,參加者可以出席相當於運動「最高權力機關」的「宇宙大會」,親身參與大小事宜的決策,上至討論運動的方向以至意識型態,下至決定洗碗、廢水處理、煮食時間等生活瑣事。大會並無「主席」、「領袖」甚至發言人,每名參加者身者皆是平等,充份顯現「直接民主」的特色。
參加佔領行動的「左翼21」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學生陳倩瑩說,在「宇宙大會」每一件事都會拿出來討論,大家都不想誰的意見不被尊重,因此大會有時會開到淩晨兩、三點,甚至是四、五點。至於會否是只有一人反對,即可否決眾人的決議,她說:「那要看反對的程度,如果他堅決地反對,就不會做;如果他純粹表態反對,但仍然接受和尊重其他人的話,我們就會照做。」
陳倩瑩稱,社區內的大小生活所需,來自認同他們的巿民捐贈,以及參加者的「自我奉獻」。「我自己拿來帳篷、摺抬等,有些朋友會拿書本過來,餐具也有人捐,有些路人支持我們會捐些東西,例如捐水、食物、金錢,甚至?凳、沙發。」另一名參與者、藝術學生趙小姐就說,社區運作良好有賴各人自律,例如大家都會保持地方清潔。她又說,逗留在這裡最深刻的感覺,就是一群不熟悉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共同生活,有共同目標。
由於現場沒有出現衛生問題,秩序良好,「抗爭」也一直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因此?豐銀行一直也容忍參加者佔據其「心臟地帶」。政府迄今也未對他們作出任何「警告」,也許就是希望這群青年「快樂抗爭」至意興闌珊後自動回家。在政府暫不打算「清場」,主流傳媒對他們的關注熱度又已經降溫的情況下,究竟他們會「佔領」至何時?
兩年前參與反高鐵運動後,便開始熱心社運的JoJo,自10月15日起便一直參與「佔領」行動,在?豐樓底已留宿過多晚,但間中也回家睡覺。「我想這裡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會把『佔領中環』當作是一個常規,而不是一個event(活動)。不是要『佔領中環』,而是我們沒有想過離開。」
早前辭去平面設計的工作,現在是自由工作者的JoJo說,這裡為關心社會問題的人,提供了一個溝通的平臺。「有些人覺得要實行無政府主義,有些人覺得要實行社會主義,有些人覺得資本主義沒有問題。但其實我們現在的資本主義,究竟是否真的是資本主義?有很多不同意見,我覺得因為大家長時間留在這裡,可以有時間去溝通。」她承認,他們討論反資本主義,可能最後也不能達到共識,但她認為溝通過程比結果本身更重要。
對於「佔領中環」運動被指訴求模糊不清,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文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覃俊基承認,他們連日來的「政治討論」還未到提出具體訴求的階段:「運動未來的方向是什麼,我現在沒有可能答你。」與陳倩瑩同為「左翼21」成員的他稱,社區運作現在已經上了軌道,在處理完很多生活細節的事情後,已經開始多些「政治討論」,故此除非員警「清場」,否則他暫時都看不到運動「有完結的時候」。
不過,當被問及自己會否堅持到最後時,長曲髮披肩、外表憤世疾俗的覃俊基,並沒有表現絕對的堅決:「如果我覺得這個運動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