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高速公路
蘇花高速公路
1990年行政院核定「改善交通全盤計劃」,規劃未來需完成「環島高速公路網」,首先規劃的是「北宜高速公路」,北宜高預定在民國九十四年底通往蘇澳;接下來就是「蘇花高速公路」,未來從台北到花蓮,預估由目前的六小時縮短為兩小時,一時之間「北宜高」與「蘇花高」儼然成為促進東部發展的代名詞。
去年七月花蓮縣長補選,陳水扁總統開出支票,宣佈蘇花高將於年底動工,粗糙的決策過程引起地方的疑慮,在各方反彈聲浪下,行政院長游錫?在去年十二月底宣佈緩建蘇花高。時隔四月,「蘇花高」卻被包裹在新十大建設中繼續推動。
不論執政者是藍是綠,從十多年前的「環島高速公路網」到現在的「第三波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等同於地方發展的神話,始終是難以動搖。最令學者與環保團體憂心的是,耗資九百多億,將徹底改變東部生態的高速公路建設,竟然沒有經過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甚至開發案本身也僅僅通過環境影響說明書,而沒有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實質審查的程序。
淡大運研所教授張勝雄指出,全島路網的政策形成僅僅是根基於「交通建設=地方發展」、「一日生活圈」的粗略想像上,而各運輸系統的規劃缺乏整體性,甚至出現排擠的現象。例如:新十大建設中同時規劃「蘇花高」與「北迴線雙軌電氣化」、「增購搖擺式車廂」,將縮短台北-花蓮的鐵路時程在兩小時內,屆時高速公路的效益將大為降低,但卻造成國家財政的負荷。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亦表示,包括「蘇花高」在內的新十大建設,沒有嚴謹的成本效益分析與政策環評,卻要以特別法的方式一次通過五年的預算,違反預算法與環評法,更嚴重違反國家永續發展的原則。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為可怕。蘇花高決策過程的粗糙搖擺,突顯了由上而下、政策大於專業的決策模式,從過去到現在,無論誰來執政始終沒有改變,在永續發展的基礎上,如今環保團體成為唯一的在野陣營。
(我們的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