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曾經的熱門運動-撞球的興衰與轉型

2024/12/26 10:39
6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撞球是一種結合策略性與精準度的桌上運動,選手需以球桿擊打台面上的球,將目標球送入球袋。最常見的撞球種類為花式撞球和司諾克,兩者都強調技術與專注力的結合,是極具觀賞性的體育項目。然而,這項曾經風靡台灣的運動,如今卻面臨衰退危機。根據財政部資料,2007年全台共有677家撞球館,至今僅剩258家,衰退幅度達61.9%。其中台北市從67家銳減至22家,衰退超過67.2%。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包括網咖等新型娛樂興起、疫情影響,以及撞球館長期以來被視為不良場所的刻板印象。

 

台灣撞球界的輝煌時刻

在台灣撞球史上,吳育綸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撞球選手,更是一位創造歷史的傳奇人物。從2004年至2006年,他在世界青少年花式撞球錦標賽中連續三次奪得冠軍,成為史上第一位三連霸的選手。他的成就不僅讓台灣撞球界揚名國際,也帶動了更多年輕人投身於這項運動。然而,隨著時光流逝,台灣撞球運動的熱度漸漸消退,曾經湧現的榮光似乎也逐漸被人淡忘,但吳育綸的成功故事依然是激勵無數選手與愛好者的重要典範。

 

撞球館的興衰與挑戰

台灣撞球館數量的變化,清晰地反映了這項運動的興衰。根據財政部的數據,2007年全台撞球館數量高達677家,但到目前為止,僅剩下258家,驟降了61.9%。其中,台北市的撞球館數量從67家縮減到僅僅22家,衰退幅度更是高達67.2%。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網咖等新型娛樂場所的興起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力,使得撞球館逐漸失去過去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對於室內娛樂場所的打擊尤為嚴重,許多經營者不得不關閉場館。此外,社會對撞球館長期存在的負面刻板印象,例如被認為是不良分子的聚集地,也進一步削弱了大眾對這項運動的支持與參與熱情。

 

創新轉型:撞球館的新方向

面對困境,許多撞球館選擇迎難而上,採取創新策略進行轉型,努力打破傳統經營模式的限制。他們將撞球運動與其他消費形式結合,打造出結合運動、餐飲、社交和娛樂的綜合空間。例如,有些撞球館內增設咖啡廳或酒吧,提供精緻的餐飲服務,讓顧客在享受運動的同時,還能品味美食與飲品,甚至舉辦朋友聚會或公司團建活動。這樣的多元化經營模式,不僅吸引了更多年輕族群,也成功打破了過去人們對撞球館的負面印象。更重要的是,這種轉型讓撞球運動得以重新進入大眾視野,逐漸從低谷中復甦。

 

撞球運動的未來展望

撞球運動的發展歷程,從風靡一時到逐漸衰退,再到現在的創新復甦,充分展示了這項傳統運動的韌性與潛力。雖然當前的撞球環境仍面臨不少挑戰,但隨著經營模式的多樣化以及社會認知的不斷提升,撞球運動未來依然充滿希望。從策略性的擊球到場館內的社交氛圍,撞球的魅力遠超於單純的運動本身。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項結合技術與藝術的運動將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吸引更多人投入其中,為台灣的體育文化注入新活力。

 

每日真理新聞 記者黃瑋慈、呂奕賢、林羲和 新北市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