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年2次月全食 台灣罕見奇景

2011/06/21 15:56
3,14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趙祐廷、陳威霖/中正大學報導】

  月食在台灣其實不算是罕見的天文現象,但是在民國一百年台灣可觀賞到2次肉眼可見的月全食,在台灣可謂罕見奇觀。其中一次為六月十六日(詳見影音),一次則為十二月十日。兩者不同的地方為六月十六日的月全食,因結束時間接近早上,所以無法看到月全食的完整過程。但是十二月十日因較早開始有月食現象,所以可觀賞月全食的全部過程。

   六月十六日月全食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為十一年來時間最長的月全食,過程總計5小時又39分鐘。在凌晨1點23分時,月球東側開始轉暗,過2小時後月全食開始,到5點03分後全食部分結束,但6點復圓時刻後的過程,因受到太陽影響以及月亮西下,所以在台灣無法觀賞此過程(圖表一)。月食的成因,主要是太陽、地球跟月亮的相對關係(圖表二),嘉義市天文協會總幹事黃博俊解釋,月食為地球在太陽及月球中間,月球被地球影子遮住而產生的現象。另外黃博俊說:「月球軌道是傾斜而非水平的,所以出現時間和可觀看地區也不一樣,像這次月全食在太平洋地區皆可看見。」台灣地區平均每四年可觀察到一次月全食,但是要見到完整過程的機會少之又少,今年竟然可以看到2次月全食,在台灣可說罕見。

  凡有月食現象出現,就會造成大潮<註一>的現象,再加上滿月影響,大潮現象更為明顯,而大潮一般可增加沿海漁獲量,但中正大學地環系教授馬幼俠強調,潮汐對以前漁獲量影響最大,但是台灣漁業開始以養殖為主,所以潮汐對於現在漁業的影響比較沒那麼重要。另外馬幼俠解釋,潮汐的大小會影響沿岸空氣中的水量變化,進而影響沿海地區的降雨量多寡。但是今年2次的月食只有六月十六日為滿月期間,所以2次月全食現象對大潮影響並不明顯,潮汐現象對沿海降雨量的影響亦隨之減弱。

照片

六月十六日的月全食,肉眼即可見到紅色月亮。

記者趙祐廷/攝影

  除了十二月十日的月全食之外,下半年的天文現象也不少。最著名的為八月英仙座流星雨和十一月獅子座流星雨(圖表三),而且這些奇觀只要在空曠地方就可用肉眼看見。嘉義因位於嘉南平原,所以空曠場地不少,例如中正大學的田徑場,以及蘭潭、仁義潭及阿里山等,都是觀賞星空的好地方。心理系黃順凱說:「中正光害少又空曠,在這邊觀看星象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雖然月食在台灣不算特殊現象,但是能用肉眼觀看且完整的月全食並不多見,錯過這次的民眾要好好把握十二月十日的機會,才能觀賞到珍貴的天文奇觀。

<註一>大潮: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位置在一條線上,潮汐的潮差會達到最大,稱為大潮。大潮容易讓一些魚種游到沿岸,使漁民更容易捕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