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啟動媽祖計畫 加強地震及海嘯預警
為了提升對台灣東部海域地震以及海嘯預警能力,中央氣象局在宜蘭外海鋪設海底電纜,建造台灣第一個海底地震監測系統,預計在今年6月完工,10月啟用,將可以增加10秒的地震預警時間,和10分鐘的海嘯通報時間。
中央氣象局委託日本NEC公司,建置台灣第1套光纖海纜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架設總長度45公里的海底電纜及海底寬頻地震儀、海嘯壓力計等多種儀器,這個計劃全名為「台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簡稱「媽祖計畫」,目的是讓地震監測系統扮演有如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媽祖,守護民眾。
媽祖計劃於民國96年通過,但一直到今年才有新台幣4.3億元執行第1期計畫,氣象局表示,從頭城外海設了第一個接點,沿著台灣東部的和平海盆一直向東南延伸到南沖繩海槽,監測儀器架設深度約300公尺;與現有的陸上地震觀測站整合,可監測宜蘭外海、龜山島、南沖繩海槽的海底火山活動,對於地震預警時間可爭取10秒到20秒;海嘯發生時,民眾可多增加10分鐘逃命時間。
台灣的地震70%發生在東部外海,基隆於1867年就曾經受到海嘯襲擊,但是目前氣象局的地震觀測站都設在陸地,無法精確掌握海底地震活動。在海底電纜監測系統完工後,以後一年所偵測到的地震次數將可達到3萬次,比目前的1萬8千次多出很多。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