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阿里山山葵 延續時代的綠金

2024/11/11 20:00
30,921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阿里山山葵 延續時代的綠金

【記者 王艾珍、廖欐人/嘉義縣報導】

 

在過去,阿里山是種植山葵的重要產地,但為了保護山林水土,政府禁止種植山葵於阿里山高海拔的林班地,山葵也逐漸消失在阿里山這片土地。現今,在地山葵農與政府在不違反法令的前提下不斷嘗試復育,希望這個獨特的山葵產業可以在阿里山重新發光。

山葵盛世與山林保育的兩難

阿里山在地山葵農 江金品:「我在阿里山出生,在阿里山長大,從那時我們家就在種植山葵了。」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農林作物科科長 李秋瑩:「阿里山的山葵產業對於整個阿里山,其實是一個蠻特別的產業,你可能在別的地方找不到(更)適合種植山葵的(地方)。」

阿里山曾經是台灣種植山葵的重要產地,高海拔長年的低溫、半遮陰的植林環境以及排水良好的土壤,成為在阿里山種植山葵的絕佳優勢。山葵不僅是阿里山特有的伴手禮,更是當地葵農的主要經濟。山葵也因為營養價值極高與出口售價良好,被稱作「綠金」。然而,在過去的年代,許多葵農為了擴大種植山葵的面積,侵占了阿里山的林班地,對這片山區的水土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

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森林管理科科長 劉洋辰:「種植山葵必須清除我們原有的一些地被還有枯枝落葉層,這樣就會影響林木的一些天然更新。也有針對山葵園去研究,發現的山葵園跟一般的林地比起來,它的土壤流失跟沖蝕是一般林地的六倍;山葵其實是需要很多的養分,所以居民可能會去施肥,造成我們的土壤一些理化性的改變。(山葵侵占面積)<註一>最多的時候是在民國81年,那是全盛時期,大概種了269公頃左右。」

因此,林保署的前身—林務局採取漸進式的政策,在2013年頒布《山葵後續處理計畫》,並於2017年全面收復林班地並禁止種植山葵,自此,山葵逐漸從阿里山消失。

而山葵對於阿里山不僅是作物,更是一項獨特的產業。對於當地葵農也有著深遠的意涵。因此在近幾年,政府與當地葵農持續尋找方法,希望在合法種植的前提下,讓山葵產業能再次在阿里山綻放光芒。

山葵復育 江金品與山葵的羈絆

葵農江金品種植山葵多年,更在民國七零年代帶領阿里山許多葵農開啟了山葵的黃金時代。在這樣的前提下,江金品與阿里山山葵有了深刻的情感,也因此不斷努力復育阿里山山葵。

阿里山在地山葵農 江金品:「因為我是阿里山人,以前(我)在阿里山有種山葵。所以我在想如果在保留地、中海拔能夠種(山葵)的話,我們可以大面積的在保留地、私有土地種(山葵)。」

江金品與家人們不斷進行各種山葵種苗的試驗,能培育出得以於種植在中低海拔生存的山葵品種,以及嘗試將山葵種植於栽植袋、土壤等不同媒介,即使山葵無法栽種於較高海拔的林班地,也可以在約1200公尺的私有土地進行復育。

阿里山在地山葵農 江金品:「目前的話,我是從很多(山葵)品種裡面來觀察、挑選,來做交叉很多品種的(山葵)改良,最後選兩種出來。」

江金品種植山葵多年,是開創阿里山山葵產業的先鋒。因此,在面臨過往林務局禁止在林班地種植山葵的政策下,不斷找尋方法及試驗,希望透過努力,將山葵留存在阿里山這片土地。

山葵復育 原民與政府的合作

在過往山葵尚未禁止種植的年代,除了阿里山的在地居民,許多鄒族族人也透過種植山葵來維持生計。

鄒族山葵農 Pasuya Yasiyungu:「那時候聽到政府要開始禁止我們在國有林地種植山葵以後,當然我們會恐慌,因為剛開始,我們也是跟阿里山專門種山葵的(商家)合作,我們也會去那邊賺錢,幫他們種、幫他們除草、施肥都有。所以說,當時對我們的影響不小,尤其完全依賴山葵謀生的農友,影響一定會有。」

因此,在近兩年阿里山鄒族族人以及嘉義縣各層級公部門攜手成立了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共同推動《山葵產業栽種聚落亮點發展計畫》,不只開設中低海拔山葵植栽的課程與提供族人種苗,也協助於約海拔1200公尺的阿里山原住民保留地建立溫室與網室進行山葵復育。

嘉義縣政府民政處原住民行政科科長 江啟元:「原住民委員會有一個多元產業發展2.0計畫,這個計畫是在補助我們原住民,如果要發展各種產業,那可以提出計畫。而山葵也比照這個模式,向原民會來申請這個經費補助。」

阿里山山葵生產合作社理事 安淑美:「去年年底,我們就把(山葵)苗,分給我們社員,社員他們要認種,因為要照顧這個作物不簡單。」

現今,已有至少約30名鄒族葵農加入阿里山山葵生產合作社,並透過他們細心的種植與嘗試,再由專業的課程輔導與相關建設,使鄒族葵農重新於阿里山種植山葵,更推行山葵復育。

漫長復育 低海拔種植的挑戰

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葵農,亦或是民間單位以及公家機關,許多人都一同為了山葵繼續留存於阿里山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也使原本必須種植在高海拔的山葵,有了栽種於中低海拔的可能。一株山葵的種植至少要花費兩年的時間,然而,在漫長的復育過程卻仍需要面對許多困境。

鄒族山葵農 Pasuya Yasiyungu:「我目前種在地上的(山葵)完全失敗,因為它會爛掉。你只要雨量過多,它一定會有病蟲害。」

阿里山在地山葵農 江金品:「海拔差50、100公尺,溫度就不同了,再來(低海拔)那邊又沒有樹木,所以溫度越高,病蟲害越多,而山葵(的種植)需要經過春夏秋冬,要兩年,所以(種植過程)有冷有熱,你看春天(山葵)的葉子很漂亮,夏天一到,整個都沒有了。」

目前山葵農友們復育中的山葵,因為轉植於中低海拔,導致了嚴重的病蟲害,不只菜蟲在山葵的葉面上大量啃食,土壤中也存有具傳染性的病蟲,進一步影響山葵的成長,因此山葵農們與相關單位,也以不同栽種方法的溫室試圖應對這個困境。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洪進雄:「目前的溫室,溫室的栽培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溫室是不用原來的土壤,種植採用了栽植袋,栽植袋通常是把土壤或是栽培介質放到一個袋子來種,這樣就可以分開來種;第二個部分就是我把土壤的環境改變了,我用新的土壤,或是替代土壤的東西,叫無土栽培的介質,這樣來種,土壤比較乾淨,但是種久了,也會有土壤同樣的(病蟲害交叉感染)問題。」

阿里山山葵重生 綠金夢的延續

如今,在政府、農友與專家的協力下,山葵正在中低海拔的土地上嘗試復育。山葵在阿里山的復育,看似仍有漫漫長路,也面臨如病蟲害等問題,卻未曾磨滅眾人對山葵得以在阿里山復育的期盼。阿里山山葵的歷史悠久,不僅是在地人對土地的依戀,更是為了延續一代代人的記憶與夢想,試圖在新的環境與技術中重燃山葵產業的生機,在阿里山延續綠金的閃耀。

<註一>山葵侵占面積:阿里山山葵栽植全盛期侵占林班總面積約為269公頃,其中,山葵園涉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屬管轄的19個林班,分別為大埔事業區第206-220林班及阿里山事業區第1-7林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