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會的建議:賴信道牧師「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德國現況反思台灣宣教」排灣中會講座
▲德國教會面臨神學院學⽣與牧者⼈數持續減少的危機。(簡報提供: Lakkis牧師)
【發光新聞記者小尖Carrie屏東台北特別報導2】賴信道牧師指出,目前德國教會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興起,「但耶穌從未命令我們愛他或只單單愛祂(Jesus does not ask us to love him or to love God directly, but to love each other.),耶穌是要我們彼此相愛,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相愛,我們才能學會怎麼愛祂。」
「但在宗教個人主義(Religious Individualism)中,有一種單單只愛上帝的想望。」賴信道牧師指出,「這種想望就是只想在自己和上帝之間有一種私人的信仰,這樣子會讓我們忽視了身邊的人,對『愛人』或『與別人在一起』的行動變得很不感興趣。」
他舉例,德國教會目前⾯對到的實際問題包括教會信徒人數持續減少,尤其是青年,「德國⼈民用行動⽀持教會的經濟,但是並不會來到教會聚會。」好似變成一種義務,「因為教會是德國⽂化與身分認同的⼀部分。」
第二,德國教會目前也⾯臨志⼯人數的下滑,賴信道牧師觀察,「社會與經濟所帶來的壓⼒讓⼈們不太有時間與意願來作志⼯,這種現象影響了德國所有的機構。」
第三,教會經濟持續下滑約百分之30,「德國有教會課稅制度,教會正式會友必須要⽀付個人所得稅的百分之8來給他們所屬的教會。例如個人收入10萬元,繳出1萬元所得稅後,教會收到800元。有超過數⼗年,德國政府超收過多的稅,不過教會稅本身維持現狀。這種制度很不受歡迎。」
第四,德國教會也面臨神學院學⽣與牧者⼈數持續減少的危機,「年長⼀輩的牧者⽬前正要退休,加上教會內部的事⼯繁重,也是原因之一。」
第五,德國教會也思考組織縮編和組織再造的雙重問題,思考到⼈數減少對教會來說是個問題嗎? 因目前巴登教會有太多的建築物,有太多的教堂數要管理維護,因此這也造成人力上的不足與事工上的過重負荷。
因此,有人提出一些活化教會的建議,例如讓教會成為社會工作的一環,成為社會工作的角色,像是在地機構進到教會來從事教會相關的社會工作,高齡社會的長照機構等措施。除了這個,還有什麼是教會可以做的?賴信道牧師說,「在德國⼤部分的⼈來教會是為了聆聽合唱團與樂團的演出。⾳樂本身是很令⼈喜悅的,但是怎麼跟教會⼯作作結合︖」也是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在德國⼤部分的⼈來教會是為了聆聽合唱團與樂團的演出。(簡報提供: Lakkis牧師)
討論完德國教會面臨的危機,賴信道牧師也認為在神學上有兩種謬誤的論點:一是社會學認為信仰因為現代化⽽⾛向死亡;一是保守的宗教團體聲稱教會因缺乏個⼈的敬虔⽽⾛向死亡。但他明白指出問題所在,「這相同問題的背後是都指向:個⼈主義。」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