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手師生古箏演奏 戰颱風
謝均佩老師的古箏師生音樂會
經過一連串學生的分齡演奏後
來到了師生合奏的高潮時刻
好那 那個...
其實接下來我們要彈的這個曲目
我們講
古箏其實有很多種不一樣的面貌
其實可以彈不染> 對不對?
那也可以彈【如懿傳】的片尾曲
還是【延禧攻略】的雪落下的聲音>
還是涼涼>啊...
但是它也可以彈很多非常古老
好聽的從以前就流傳到現在的譜
然後我們把它翻譯成五線譜或是簡譜
它還可以彈非常兇狠的
然後它也可以非常恬淡
或是悲傷或者是表達內心喜悅的曲子---
不一樣的心情
那我們說音樂啊
其實可以常常被利用來寫曲或來寫景
你寫這個曲其實就是在寫這個景色
例如
我們可能比較熟悉的西方的音樂啊
例如這個韋瓦地 他就曾經寫春夏秋冬
對不對?他的四季>
而那他就是把春夏秋冬這個交替的
這個世界更迭 它的美
它的每一個給人不同的感覺的面貌
可以把它發揮出來 所以才會有了四季>
或者呢 貝多芬寫的田園>
當然啦那可能是後來有些人講那是加上去的
加上說它(曲子)就是像田園
其實原本他(貝多芬)命名這首叫第六號交響樂而已
就是這樣而已
但是後來慢慢人家感覺到
好像他就是在寫這個(田園)
然後又考究到他當時住的地方---
貝多芬先生他住的這個地方
從他的窗戶望出去
好像真的就是有那個田園的感覺
所以人們傳說覺得他在作曲
推論應該是在寫景 寫田園的這個風範
那我們聽的這個描寫的呢 古箏一樣也可以哦!
不只是西方音樂 中樂也可以
去表現出它想要表現的「寫景」
例如說,颱風的一個情景
那等一下我們帶大家到碼頭附近
有海鷗碼頭附近的這個工人怎麼樣跟颱風戰鬥
然後想起我們的家園
我們要自己護著它 而產生中間有抒情樂段
以及颱風來臨的時候 我們要怎麼跟它作戰
《戰颱風》是王昌元老師在1965年所創作
當時她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
在上海碼頭體驗生活時
有感於工人與颱風搏鬥而作的一首古箏名曲
剛開始的時候 王昌元女士把作品命名為《搶險》
後來在一次音樂審查的時候 才改為《戰颱風》
她認為《搶險》顯得有些被動
改名為《戰颱風》後 變被動為主動
這樣一改意義的確不同 《戰颱風》戰得更精彩呦
周老爹 新北市藝文中心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