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巖總幹事 施福先生說開漳聖王廟
碧山巖位在台北市的東北方 碧山的尖峰
主祀"開漳聖王" 香火鼎盛是內湖的大廟
內湖在地人心中的聖山
也叫"尖頂開漳聖王廟"是台灣最大的開漳聖王廟
趁著拍攝種植櫻花之便
請到總幹事 施福先生介紹一下 碧山巖
他的名字取得真好呀 施福也是一個動詞
長年在廟裡為信眾們 服務
施福 施福 有捨利 給予福氣的意涵在
從我們這個碧山巖的牌樓進來
往前面延伸啊
這邊有一個進入我們主廟的一個
這個大樓梯
嗯好
大概 大概一百七十幾階
嗯啊
很多人覺得走起來也是蠻累的啊
然後一直延伸上去的時候
就會有有一些雕塑像啊
水牛啊 還有我們聖王宮的祖
祖神的一個騎馬的雕塑像
嗯
好
然後進去就可以延伸到我們的祖廟
273年
273年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呃祀奉祖神
開漳聖王陳元光
記載碑
記載在我們這個碧山巖這邊
我們碧山巖這一邊在內湖這邊
稱之為這個內湖山尖吶
就三座山
忠勇山跟我們碧山尖
還有鯉魚山啊
這個這
這個主體
那我們碧山巖就剛好這才三這座
這三座山的中間
那以前叫尖頂
尖頂我們的主峰這邊
以前的測高
大約400公尺
海拔那基本上應該是大概370公尺
370公尺啊
從這邊進來之
就到看到我們這個碧山巖
我們這邊有一個"晨曦門"
好這個門
叫做我們的碧山巖的這個晨曦門
那從晨曦門進來之後
就可以看到我們的主殿
看到我們的主殿
我們的主殿
這個主殿
因為我們碧山巖處在這個山區
那 200多年來都會受到一些地震
風災之類的
都會有所受損
那這個最後受
這個這邊出現的時候是民國
大概76年
有再出現過那
再往後延伸的話
大概在民國十四年
就是日據
日據時期的那個大正十四年
也是重新又翻修過一次
我們的主廟
事實上是在這個樓梯上去
有一個我們的開基主廟
這個開基主廟
才是我們真正那個碧山巖
原始的主廟
你現在看到的這邊都是往後延伸的
慢慢延伸 建下來的
那我們的總主體物好有8層樓
我們現在是在最頂這個
最頂層
那其實上面還有算一個一個層
但是它呃
不能算是一層
但是基本上是一個
我們的開基祖最高的一個一個頂端
那我們是沒有給它歸列成一層邊的
這邊這個迴廊進來
可以看到我們的這個開基祖廟啊
我們的開基祖廟
這個是從
之前
是一個一個黃姓的一個漳州鄉民
他帶著這個開漳聖王的這個香火
來到來到我們這個璧山巖這邊
這個點當時這邊就是一個石室
是那個
他就把這個香火佩戴就掛在這一邊
他為什麼佩戴佩戴在這邊呢
是因為這邊是一個蜂穴
聽到那個那個鄉民
他聽到這邊有很多蜜蜂
在這邊嗡嗡作響
然後看這個地勢
這個環境啊
非常的好
於是他就把他的香果佩戴在這個
這個以前是一個石室
放在這個石室裡面
在裡面膜拜
好讓大家來膜拜
膜拜一陣子之後
大家也跟著開始膜拜
膜拜那個時候
已經開始很多人膜拜的時候
當那時候比較猖獗
那個盜匪比較猖獗
大概在
有一年的時候
就是比較那個盜匪
準備要上山來打劫的時候
這個這塊石頭
這個石頭突然整個大大崩裂
大崩裂之
後就石頭就全部往下滾
山下的那個盜匪
山下那個盜匪
就看到上面那個石頭全部往下滾
這猶如萬馬奔騰的
他以為是有山這個居民
有請這個軍隊還是什麼
來保護這邊的鄉民
事實上是沒有
是這個石頭一直滾下去
那盜匪以為是有這個官兵
所以他們直接就跑了
那從此之後
那個盜匪就不敢再往這個山上來
崩裂了之後
就只剩下這裡面有三塊石頭
我們的主神
主神哈就中間這一塊
這個是我們的開漳聖王陳元光
然後左右各有一顆小石頭
就是一個李將軍 跟馬將軍
他的部將
那從此之後就用這個石室
就開始在膜拜
延伸到目前就是273年
我們主要我們的主神
開漳聖王
那我們的開漳聖王
跟一般外面廟宇的神尊有所不同
我們的神尊
是用稻穀跟泥巴跟糯米下去
成示出來
而不是用木頭下去做雕刻的
因為我們帶過來的是香火
所以這個是大概在220年前
這邊的在地的這個
那個香客信眾
這些大德們
他們去把它塑造出來了
這中間的這個神尊
左右兩邊的這個李馬將軍
現在目前你看到的是有香樟
我們重新雕刻的他
另外這兩顆原來的
也是跟我們的主神一樣
有200多年的歷史的
這兩個我們目前已經給他收起來了
在我們的地下室一樓
在供人家參觀啊
那因為他那個呃
比較有有點損毀了
然後那我們給他做了修復
那我們就改刻了
這兩尊這個這個香樟
來取代這個李馬將軍
在六年前整修開放的藝文休閒中心裡
俯瞰台北市 進入眼簾的台北盆地
無論是陰 是晴 都是好天 好景啊
不時還有蜜蜂來串門子
真是應實了"蜂穴寶地"的說法
如今開漳聖王的信仰
已從大陸傳到了台灣和東南亞
成為"台灣全民宗教"信仰之一呦
公民記者 周老爹 碧山巖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