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樸城燈花特別多 ~朴子花燈工藝黃廣師傅多媒材燈花師生作品高明寺藝文室展出

2023/11/19 09:38
5,690次瀏覽 ・ 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黃廣老師作品/祥龍獻瑞是24年前獲獎作品。

有燈光閃現也會擺動,栩栩如生非常吸睛。)

立冬節氣冷風吹襲~~

回想當年御賜燈花繁景,

盛大的花燈活動,一直是朴子聞名全台的重要文化特色,

訪問目前朴子在地留存的燈花師傅黃廣先生表示,

早期花燈工藝盛行的時期,

以著名的配天宮御賜燈花為起點往外延伸,

尤其是廟前光復路,開元路上的燈花,

有許多是居民自發性的參與,

許多居民在燈花活動開始前便在家中苦思花漾,關起門來製作,

待到節日時節,也要讓自己的花燈在活動中大放異彩,

就算未能獲得評選鰲頭的殊榮

也能敬獻媽祖娘娘,引人駐足品欣賞,嘖嘖稱奇。

滿街燈花造景爭奇鬥艷,許多居民甚至就成了燈花的工藝師。

燈花燦燦,古樸朴子賞花燈

站在夜幕之下欣賞美麗的,

一閃一閃的燈花是幸福的。

不過製作花燈的過程卻是辛苦的。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慢工出細活的製燈的手藝式微了,

傳承的子弟也少了。

因為如此,由在地一群年輕人本著學習的心,

在高明寺開設朴城燈花工坊,

由好日作功坊負責人陳熙璇,

逗點工作室主持人蔡順仁老師特別邀請

朴子在地花燈師傅-黃廣老師

為朴子培育下一批花燈製作的種子,

讓這項特色工藝得以在眾多新創意激盪的新時代裡續行。

本次11.3-11.25在高明寺展覽室展出

黃廣老師歷年的特色作品,

幾乎都是壓箱寶的代表作。

還有學生們的精彩作品。

照片

(黃廣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

黃廣老師表示很開心大家重視及喜歡花燈工藝~

花燈製作的工序繁複,

需先以竹篾、鐵絲等把骨架紮好,貼上沙紙或綢布,

待完成初步外觀後再添加裝飾與細節。

過程雖然繁瑣,但製作者卻能在每一道工序的細節處表現自己的理念,

每一個手作花燈,都是創作者每一道創意理念的集結。

照片

(黃廣老師說光要挑選材料就是一門學問。)

從黃廣老師展出的作品

可以看出作品的多樣性

每樣作品都是複合媒材

幾乎都是可再利用的素材

與古師新,早在三十年前就

保有永續的精神。

訪問老師畢業於美術科系

為何會製作這麼繁複的會動的會亮的花燈

這其中也牽扯電工,電力學...

老師回答說都是自己摸索的,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要

有一分研究的精神

有一顆熱愛(花燈工藝)的心

老師鼓勵學生扎穩基本工

喜歡做就多下工夫

熟練一定能生巧。

得失把握原則

花燈的創作,在於融合工法與想像力。

一件花燈藝術,成品開始的動向,

思考以美感為首要;而美感源自製作者想像的雛形畫面,

過程中慢慢注入情感,持續的調整,並期待與觀賞者產生共鳴。

照片

(黃廣老師與師母吳碧蓮。)

創作技巧的純熟度,需要持續的練習;

美學力則需要不間斷的觀察。

集結各地特色與創意發想,

才能帶給作品驚艷一方的感受。燈花注重多變的燈光效果,

不分晝夜皆能展現不同的美;

美的表現,除了創作題材選擇,

後續色彩的分配也十分重要,

又或添加富含民族文化、

現代流行時尚的裝飾,更彰顯獨特性。

綜合主題、圖稿、骨架結構、燈光、電動、特效,

再組裝成最完美花燈成品,

給觀眾身感如入其境,便是花燈藝術精神。

照片

(黃廣老師作品/求子白牡丹。)

此次展覽學員作品

也非常有新意

在老師的指導之下

大多能符合自己的理想

把自己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照片

(好日作功坊負責人陳熙璇與黃廣老師)

好日作功坊負責人陳熙璇表示

黃廣老師對我們的提問總是無條件接招,

對花燈堅持與熱愛的態度,

讓我認真溫習了一次學生時代修心的基礎工,

不容易的花燈總算是做好了,也同時點亮了心裡的那盞燈。

照片

(黃廣老師指導的學生茶會分享學習感言。)

朴子花燈溯源  樸城燈花特別多

每年農曆正月至三月媽祖誕辰的時日裡,

自配天宮起始,放眼可見各式花燈裝置,

其源由可追溯到清領時期嘉慶年間

台灣官階最高的清朝官員-水師提督王得祿。

王得祿生前為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死後追封伯爵,

並加太子太師銜,為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

其兄嫂亦因育養王得祿有功,

從而獲得每年入宮(北京)觀賞元宵花燈的禮遇

後來王得祿兄嫂因年事已高,無法入京。

嘉慶帝為了讓王得祿兄嫂可以看到元宵花燈,

故特別下旨允許王得祿得於其自宅中仿造皇宮後花園佈置元宵花燈。

後來王得祿兄嫂認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因此把御賜燈花委託移至配天宮舉辦,

與鄉親們一起同樂。

照片

(黃廣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

由配天宮傳承御賜燈花的年度盛事,

並在燈花的盛筵中開展出了「求子燈花」宗教習俗註一一)

因此在農曆年節期間,配天宮前除了因觀覽燈花兒聚集的人流,

跨入廟門,只為求取「燈花媽(燈花媽祖)」

桌前一朵牡丹燈花的信眾。

是以本於一場官方限定的御賜燈花自此走入了朴子民間,

再乘著宗教文化的加持增添了信仰的色彩,

深厚了花燈活動歷史底蘊,開始在朴子民間大放異彩。

照片

(黃廣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

朴子其他特色工藝呈現,如繪畫、刺繡等,

最著名者如朴子知名畫家吳梅嶺

(2003年辭世,享壽107歲),

也是黃廣老師的花燈指導老師。

生前多年參與「御賜燈花」布置,

畫家將配天宮布置得美倫美奐,

等到元宵節「倒燈花」(將燈花移除)後,

就將花燈分送給附近信眾,傳為美談。

時代幾經演變,我們希望在保留傳統工藝技法的大方向上,

讓古典技巧與新的創意相互激盪,

造就一種與古師新的創意概念,

在保存傳統手做工藝的同時,

更能為這項工藝注入新的活力(註二)。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黃廣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

11.3-11.25在高明寺展覽室展出,

歡迎大家前往朴子高明寺藝文展覽室參觀!

**

備註/11.19.19:50

一.朴子配天宮有全台僅有的皇帝御賜燈花。燈在台灣民間有光明與

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意照亮前程,又「燈」字在閩南語中與象徵

男嗣的「丁」字諧音,「求燈」即「求丁」,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

刻意在牡丹燈花下游走,意謂「穿燈求貴子」。爾後每至元宵,新婚夫妻

到朴子配天宮祈福希望賜子,若蒙恩准,求得白花可賜得男孩,求得

紅花就可賜得女孩,流傳至今。

二.逗點工作室主持人蔡順仁老師補充

燈花與花燈是有些許差異,古代燈花是在夜晚照明花樹園藝來欣賞,

有點像日本人賞夜櫻,現在看來比較像裝置藝術+照明。

而花燈是傳統燈籠延伸成內發光的造型燈籠,

這點北港的花燈在近代是有名的,

但現代朴子燈花比較像兩者集大成,

有裝置藝術+外部照明(燈花部份),

加上內部發光的造型燈籠(花燈)。

**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高明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