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嘉縣社造 以特色凝聚社區力量

2010/11/30 14:00
4,050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中正E報王玉瑋、潘信瑜/嘉義報導】

  嘉義縣推動社區營造多年,以三個不同的社區為例子,分別闡述不同條件下的社區,應該各自尋求社區特色,才能真正凝聚社區意識。

片長:6分24秒

偶偶相傳傀儡戲劇 融入地方特色

(大家有緣住同村)
(新來早來都是村裡人)
(我們做福樂社區的志工)
(沒什麼好計較的)
(團結人才會看重)

目前已不多見的提線木偶,在民雄的福樂社區重出江湖,由當地的居民所組成,共同編寫了一齣融合歷史背景與地方信仰的木偶戲。

福樂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育仁表示:起初你會覺得說,好像大家都不認識,好像有點困難,像這個木偶劇團,這個也是在營造人文,如果說有一群人共同在從事一件東西,那有一段時間,這個就是屬於這地方的人文。

99年嘉義縣社區營造中心協同計畫主持人翁瓊珍表示:透過這樣的一件事,然後可以把社區的人凝聚在一起,然後讓他們一起共同去發現自己社區的特色,然後去討論社區的未來的發展。

產業搭配景觀營造 信仰成公仔

福樂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育仁表示:我們整個福樂村裡面最大的產業就是嘉義酒廠、台灣高粱酒,所以等一下你看到我們的景點就跟酒甕有一點關係,那我們比較特色的就是我們那個福樂公仔,一尊很大很大的彌勒佛,晉安中藥廠提供的,那已經可能在我們社區將近有三十年了,那是劇裡面有說,那是雕刻的時候一個大石雕,在雕的過程中,這裡有顆壽痣,那沿成福樂壽這樣子的一個意象。

(代表大家發財 大賺錢)
(又兼會幸福快樂)
(平安美滿過日子的公仔)

鹿東農村美化 改造埤塘成重心

農業是嘉義縣的產業基礎,但是長久以來農村人口外流,當村落裡只剩下長輩與孩童,社區營造該如何推動?鹿草鄉的鹿東社區,正是嘉義縣農村景象一個相當典型的縮影。

鹿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柯柏森表示:我們編制七百八十多個人,現在住在村裡的不知道有沒有兩百五十個,因為人口外流,鄉下難賺錢,大家都到外面去賺錢,所以說,盡量讓這些婆婆媽媽出來,不然都窩在裡面看電視。我們自己想說先整理這個池子,這個池子以前都寶特瓶,很髒亂、都垃圾袋,那時候你沒辦法站到旁邊、臭烘烘。廢物再利用,不要隨便丟這樣,讓這些婆婆媽媽和社區凝聚村民的和諧、團隊精神,不然社區營造沒有大家凝聚自己的力量,光靠幾個人沒辦法啦!靠幾個沒辦法去做啦!

鹿東社區居民柯義雄表示:這樣看起來比較漂亮,不然算是太單調了!

鹿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柯柏森表示:這邊是都通了,這是都可以行走了,要種一些草皮、種一些樹木,比較適合我們平地的樹木。

藝術家駐村 保留鹿東農村之美

鹿東從改造社區中心的大水塘開始,加上社區外牆的彩繪塗鴉,在藝術家駐村與居民構思之後,以獨特的角度,保留了農村之美。

鹿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柯柏森表示:這巷子就是這條,從這邊看過去就是這條巷子跟這圖一模一樣,這也是我們這些理事跟這些、自己想,然後我們的鐵工自己製作的。文建會都有委託那個藝術駐鄉,幫忙設計一些社區營造的一些景色這樣,他有大致上設計剛剛在那棵樹木那裏,有個窗戶斜斜的,那就是他構想的,剩下那些我們自己下去做的,村民和里幹事去想是要怎麼做這樣,那裏有副眼鏡一千多斤,你有看到吧?那用這副下去做的。

菁埔尋找地方特色 規劃長遠未來

鹿東與福樂皆以社區的特色作為出發點,雖然先天條件不同,但是都結合了眾人對社區的認同。不過,也有剛起步的社區,民雄鄉的菁埔社區便是其中之一。

菁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榮錦表示:這邊就是有想要雕刻起來,一個粗胚大概先雕起來,這也是要刻猴的。人家現在都有這個想法,怕簽給政府會拿不回來,所以當初直接簽我的名字,簽我私人的,這塊地把它美化起來之後,以後我們這邊公園就是有兩座,現在現成的是第一座,我接著再來另外還有一座就是,打造入口意象公園,以推動石雕為主,以前古名民雄就是打貓,邀請各界的人來打貓打貓,來這裡不只是讓潘老師來這裡展示,把他過去得獎的東西拿來這,並不是這樣,要將他的功夫,傳在我們社區裡面。

愛上田園綠生活 社區學習交流

菁埔社區也參與了今年「愛上田園綠生活」的社區成果聯展。讓各社區在發表的同時,也能夠互相的學習以及交流。

菁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榮錦表示:其實大家在做的時候都是一項、兩項特色而已,我們如果自己辦絕對沒有這樣的人潮,後來我們就是說以山區、山區做聯合成果,海區做海區的聯合成果發表,這樣比較熱鬧。

嘉義縣長張花冠表示:今天是我們梅山鄉公所、包括民雄、阿里山和梅山總共8個社區,來這裡做社區成果展。社區營造要推動的,不管是瑞芳的茶、我們太平有很多很多茶葉以外,我們的竹編、木工,或者是我們平和舞鴻館、金蛇陣,還是我們菁埔的石雕;一路走進來,都十分的精彩。

社造無捷徑 需長期結合人事地

社區營造沒有捷徑,也沒有一定的成功法則。如何找到地方的特色與居民的共識,透過一同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夠真正凝聚社區的整體意識,進一步打造社區文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