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代心社計、物品再創新」生活用品永續發展,袋代創意成就無限可能!
【記者周厚賢/北斗報導】
「您可否想過,一件過時的牛仔褲可以經拆剪縫合後成為嶄新的拼布包」、「家中準備回收紙箱,搖身一變成為筆記本」…,一場由北斗田野勤學所舉辦的「田野永續生活節」特別邀請台北知名團體(袋代社會設計)前來展示、教作並現身說法他們的創業理念,期望能帶給在地青年投入文創與環保的設計新思維。
▲家中廢棄的舊衣物在袋代社會設計的指導下,可搖身一變成為實用的生活品會。(圖/記者周厚賢攝)
「我們創辦人是在讀研究所的自主學習的計劃,得到台積電青年逐夢計劃的贊助金,然後著手將回收的舊衣開發成新的商品」負責解說的陳小姐說,隨後當創辦人發現生活中可經回收再開發出的商品越來越多,於是他決定以(袋代社會設計)為發展而研發設計多樣的生活物品,而這些新的物品不只人人用的到,每個人更可以藉由DIY而成為資源再利用的製造者,且(袋代社會設計)更將物品些版型放在專屬網站上免費提供給民眾費下載自己做。
▲袋代社會設計創作的手機套、卡夾、手提袋、水壺包等…都是家中不要的布料或是皮革都所再生而成。(圖/記者周厚賢攝)
有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發展理念的田野勤學陳光鏡表示,引進 袋代設計的理念是要將更多可行的環保行動方案與體驗式的環境教育帶入校園、社區與台灣的各個角落。所秉持的立場是每一個袋代的材料,都是來自差點要被廢棄的資源,每一個袋代的成品,都能夠自行拆解或維修。所以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共享版型,有手機套、卡夾、手提袋、水壺包等…豐富的版型免費讓大家下載,希望大家能將家裡穿不到、用不到的衣服或包包,不管是布料或是皮革都可以當作材料。同時袋代社會設計也有不定期在全國各地舉辦工作坊,不用麻煩的針線及高超的縫紉技巧,只需要準備剪刀及其他簡易工具再透過共享版型,就能帶著大家一起使用廢棄皮革及布料,製作出自己獨一無二、各式各樣的包包而賦予它新的生命。
▲從袋代社會設計的網站數字看見,資源永續再運用的理念已成為國內興起的實踐作為。(圖/記者周厚賢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