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幸福好嘉在 農村新生活 

2023/10/22 20:23
7,4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 李玥希/嘉義民雄報導】

多數學生來民雄念大學,週一至週五上課,沒課便回家,平常的生活圈不太可能有了解民雄的機會,若沒有特別走入當地,四年在民雄便少了許多難得體驗。然而,民雄其實有很豐富的文化,透過此次西昌村工作坊,盼學生及師長都能體驗並認識民雄,享受這片土地。

認識民雄鄉 體驗農村稻田文化

今年(2023)9月24日,國立中正大學與嘉義民雄鄉的西昌村共同舉辦農村體驗活動,希望能讓在校師生走出校園,認識民雄農村文化。西昌村位於民雄最西側,故取名為「西昌」。提到民雄,人們可能會想到鳳梨為特色,但其實民雄鄉的農作依然是以「稻米」為最大宗,西昌村的農產便是以米為主,且是以「友善耕作」的方式種植。。此次的活動讓參與者能在稻田體驗,例如做手工藝,利用稻米製作出相關產品,又或者實際走入田中,意識到「粒粒皆辛苦」的不易。

這次在西昌村的農村體驗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是「呷飽麥」、「憨己園」及「會長米」,這三組由個別的耕作者帶領參與者了解各自的稻米文化及種植方式。例如「呷飽麥」讓參與者一起捏飯糰及編草刀,而飯糰的飯是由耕作者淑媛姐及坤明哥自己煮的,參與者除了能感受米飯特有的香氣及嚼勁外,也透過自己捏飯糰來感受米飯背後的溫度;另外,用稻梗編織草刀、草蓆等等手作,是西昌村前人流傳下來的,參與者在編草刀的同時,也是體驗西昌村流傳下來的文化。

照片

綠油油的稻田,象徵著農夫的辛勞,也顯示「米」的得來不易。【記者 李玥希/攝影】

結合大學課程 讓師生認識西昌村

這次的農村體驗工作坊是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和西昌村村民共同舉辦的,重構大學路計畫的助教呂慈芸說:「我們比較像是一個橋樑,把學生還有鄰近的教職人員拉到農村,去了解西昌村的農業,還有發展的文化和歷史。」另一位重構大學路計畫的助教黃顯淨說:「這個活動已經舉辦四五年了,我們一直都希望這樣的文化能夠被看見,尤其是被學生看見,其實就是希望能把鄉民帶到學校,把師生帶到校外。透過我們作為媒介的角色,相互的連結,讓彼此互相互相認識的角色。」

重構大學路計畫在中正大學推行了一堂「民雄學,學民雄」的課程,期望參與課程的學生能更了解民雄這片土地,而與西昌村產生連結。呂慈芸表示,這也是學生們透過民雄鄉農會,認識一些較有特色的農民,後來牽線到西昌村的會長米,才有了後續與西昌村的互動。而西昌村的村長張家福則表示,重構大學路計畫與西昌村是互惠合作,推廣西昌村的友善耕作,也讓人們看到西昌社區的特色亮點。

照片

參加活動的學生及居民等不及要走進稻田認識西昌村了。【記者 李玥希/攝影】

體會農夫辛勞 更珍惜每一粒米

參與農村工作坊的學生陳筱茵表示,自己很少接觸與農村相關的活動,所以看到活動宣傳便直接報名參加了。。參加之前對民雄的印象就是鳳梨很多,並不知道民雄是以稻米為大宗。。此外,在經歷過活動後,對西昌村更加認識了,陳同學說:「以前吃飯不會看到種米的人,這次參加活動,手上拿的米就是眼前的人種的,覺得可以深刻感受到稻米的重量。」而另一位參加活動的同學林欣玫則同樣認為活動讓她更認識西昌村,看到耕作者的友善經營方式,覺得很感動,也實際體會到農夫的辛苦,會更珍惜所吃的米飯。

民雄值得探索 鼓勵同學多認識

難得到民雄上大學,呼籲學生多利用課餘時間認識這片土地,在學習之餘,能享受片刻在地文化。民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文化,農村文化便是其中一環,也鼓勵同學能多關注民雄周遭發生的大小事。。在大學畢業後,回憶將不只是學業上的精進,更包含了在民雄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快樂。

照片

呷飽麥的耕作者淑媛姊用稻米寶寶介紹稻米一層一層剝去的過程。【記者 李玥希/攝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