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阿中部長成功戒菸500天 公開分享戒菸秘訣

2023/10/13 18:55
6,393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阿中部長成功戒菸500天 公開分享戒菸秘訣

自由時報吳懿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多年1,其中又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而「吸菸」正是最大的危險因子,無論是吸菸者,還是二手菸受害者,通通不能不防,但對較為年長、或是菸齡長達二、三十年以上的吸菸民眾來說,想要戒菸可說是難上加難。

「吸菸是自己的事,戒菸當然也是自己的事!」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菸齡長達52年,過去每天平均要抽一包以上的菸,他也坦言,即使多年來太太常苦心勸說,但自己從未有下定決心戒菸的想法,直到去年初,在推動菸害防制法新法的過程中,他開始反思自己作為法令的主要推動者及公眾人物,似乎更該以身作則,加上董氏基金會的推波助瀾,因而萌生了一定要戒菸成功的念頭,為此主動參加「戒菸就贏比賽」第一組參賽者,一起鼓勵民眾戒菸。阿中部長分享自己的戒菸經驗,剛開始最困難的是心理的菸癮,腦中無時無刻有想抽菸的念頭,他以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為發想,把目標放小、階段式成功,「先讓今天戒菸成功,想抽菸明天再抽」的座右銘,如此日復一日,成功戒菸近500天。

>>「戒菸就贏」連辦20年 打動陳時中的「那封信」曝光 https://www.peopo.org/news/578021

照片

(擷取自臉書直播畫面)

菸齡52年大學長 為家人做出改變

眾所皆知,吸菸是致癌的主因之一,但仍有不少民眾抱著僥倖心理及錯誤觀念,回憶起近半世紀前的「第一次」,陳時中部長就與許多吸菸者相同,他從小看著爸爸菸不離手,加上進入青春期,總覺得吸菸很酷、很叛逆,從嘗鮮、好奇到漸漸深陷其中,不知不覺一吸就是52年,也因此當基金會邀請他擔任戒菸大使時,他也曾懷疑自己「做得到嗎?」,在思慮再三後仍決定勇敢挑戰,為自己、也為家人作出改變,如今他已成功戒菸一年多,正是旁人的接納與鼓勵,以及自己對社會、對家人的責任感,促使他踏上戒菸之旅,最後也得勝歸來。

>>資深老爸陳時中為了身旁親愛的家人,踏出戒菸的第一步永遠都不嫌晚! https://www.peopo.org/news/594974

不僅影響生活品質 驚覺吸菸者像嫌惡設施

除了肺癌、口腔癌等潛在性危害,因吸入過多有害微粒而引起的「肺阻塞」更是多數中高齡吸菸者最頭疼的問題,不僅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嚴重者甚至需要依靠攜帶型的製氧機才能日常生活,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身為專業醫療人員的陳時中部長也特別補充,過去自己身為吞雲吐霧的其中一員,但在戒菸後的一次飯局中,才驚覺周遭人對菸害的無奈及容忍,笑稱原來吸菸時的自己就像是「嫌惡設施」一般,令人敬而遠之。他也開心分享,戒菸成功後他不僅痰變少、心肺功能也明顯改善,以前「追孫子都追不到」的他,現在跟太太一起運動或遛孫再也不會氣喘吁吁,看見家人因自己戒菸後更加幸福的樣子,更讓他感到欣慰。

自創戒菸口訣 用毅力戰勝菸癮

生理上的戒斷症狀尚且能透過藥物輔助,但心理上的癮卻是難根除,戒菸要成功,除了自己要有堅定信念,陳時中部長也從自身經驗出發給出中肯建議,他強調,比起明確生硬的要求自己「不能吸」不妨將目標設小、分段進行,讓每天的成功成為一個小確幸,來支持自己往更大的目標前進;「我想吸菸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戒菸今天就戒,想吸菸明天再吸」,用心理力量去對抗生理上的尼古丁成癮。除此之外,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更是不可或缺,對於正在努力戒菸的家人朋友,更應該秉持著「接納、同理、肯定、支持、加強」的,給予他們鼓勵及認可,用正向力量引導他們走向無菸健康生活。

戒菸永不嫌晚!善用政府資源達成目標

阿中部長也呼籲仍在「戒與不戒」間掙扎的熟齡朋友們,萬事起頭難,要改正壞習慣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在點菸前不妨想想癌症帶來的健康威脅、想想肺阻塞對老年生活品質的干擾,最重要的是,想想二手菸對周遭親友的傷害;他同時也鼓勵戒菸失敗的民眾,千萬不要氣餒,像他這樣菸齡久、且年紀在50歲以上的老菸槍尚且能成功,失敗了就再嘗試,但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堅持更久,千萬別讓戒菸成為一生課題!

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的民眾,則可以善用戒菸門診或是免費的戒菸專線及LINE進行諮詢,現在只要具有健保身份且尼古丁成癮度分數達4分(含)以上,或平均每天吸10支菸以上者,都符合政府的補助資格。目前全國有近3,500家戒菸服務機構,每年則補助2個療程,每療程最多補助8週藥品,一起用行動走向無菸健康生活。

>>阿中部長用5字訣  成功戒菸邁向第2年 https://www.peopo.org/news/639482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