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食農教育 -- 在地生活化

2023/07/14 21:32
44,402次瀏覽 ・ 6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食農教育」 :「食育」代表正確飲食觀念, 「農育」是指身體力行體驗農業活動。透過親自參與完整的農事生產、處理、烹調,發展出簡單的耕食能力,進而培養了解食物來源、增進食物選擇能力、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食農教育應符合地域性與時間的層面。也就是所謂的「在地生活化」,在時間層面上,當季時令的食材,符合「適時、適地、適種」,耕作不違反自然原則,就能適當栽培營養成份具足的好食材。

南港社區大學、成德國中在促進食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1. 學校課程和校園農園:

       將食農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中,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在學校環境  中接觸到相關知識,培養對食物和農業的興趣。建立學校的校園農園、園藝區域,讓學生(在學中、樂齡族)參與種植蔬菜、水果或其他植物的活動。這樣的實踐不僅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種植過程,還可以教導他們關於土壤、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的知識。

2.食物教育活動:

       舉辦食物教育活動,如烹飪示範、香草花茶飲品、食物展售和講座,讓人們了解食物的價值、製作方法和文化背景。

3.農場參觀:

       參觀有機農場、農產品加工廠,讓他們了解實際的農業運作和食品生產過程。參觀活動過程可以增加學員們對農業勞動和食品供應鏈的尊重與認識。

4.社區園藝項目:

        與當地社區農民、園藝愛好者或食品合作社等組織合作,開展食農教育活動。讓社區居民了解食物和農業的重要性,並提供他們參與種植或購買當地食材機會。

       例如: 店仔口農園位於大坑溪流經城市區域的起點,沿線包括有:市場、攤販、公園..等等具有發展生活場域潛力。我們期許農園的營造能夠喚起居民對於社區生活環境的關注,並傳達有關氣候、食農、環境與生態知識擴大至整個社區,融入在地生活化。

5.合作夥伴關係:

        將食農教育納入教育標準和政策評估體系中,提出相應的經費支持,以及與相關機構合作共同推動食農教育的發展。建立與農業機構、學術機構、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食農教育計畫,共享資源和專業知識。

       透過這些方法,可以促進食農教育的普及,提高社會對食物和農業的認識,並鼓勵人們更加關注健康。食農教育從學校到社區,提高人 們對食物和農業的認識,促進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飲食選擇與農業實踐。

     

     公民記者 / 小姑姑 / 採訪報導

 

    戶外教學 -- 參訪知名豆類製品優良廠商

照片

 

       歡慶豐收--學員大合照

照片

 

          雨水回收系統說明

照片

 

南港社區大學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