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浪潮 來去溪口看拉麵線
【記者 林咏臻、李品萱/嘉義溪口報導】
來到嘉義縣溪口鄉,可以看見「白色海浪」的特殊景象。儘管身處於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何氏夫婦依舊堅持以手工的方式拉製麵線。手工麵線的材料簡單,但每天都需要根據天氣,調整製作麵線的節奏,才能做出最好吃的麵線。
再傳第二代 溪口手工製作麵線
你吃過麵線,但是你有看過麵線是怎麼製作的嗎?記者現在在嘉義縣溪口鄉,這裡的麵線已經傳承到第二代,到今天還是用手工的方式製作。
手工麵線師傅何清祥在民國90年回到溪口,和父親何信魁一起做麵線。五年前父親退休,現在則與妻子劉雅茹共同經營。
手工麵線師傅 劉雅茹:「我爸在(台南)學甲那邊學做麵線,然後十五六歲學成,18歲回來民雄做麵、做師傅,28歲才回來這邊(溪口),因為以前一包麵粉50元工錢,所以他就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要自己做老闆,但是他那時候在創業的時候很競爭,所以也是不好做,但是他就是堅持。」
氣候影響大 製麵多依靠經驗
夫妻二人每天都在凌晨3、4點起床開始揉麵,到中午12點左右將麵線曬乾,下午就開始包裝。
手工麵線師傅 何清祥:「它(麵線)的製作過程就是,拌麵,變成麵團之後就切割,切割之後它有過三次機器,然後過完之後,就是要上到竹子上面,室內可能要拉到兩次,然後室外就是加一支棍子之後拉到第三次。」
製作麵線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要做出美味的手工麵線,仍要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
手工麵線師傅 何清祥:「做麵就是經驗啦,然後你要知道麵的特性,還有天氣影響比較大。」
麵線大不同 手工製天然又Q彈
手工麵線與機器製作的麵線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手工麵線的粗細較不一致,在製作時會鋪上米糠防止麵條黏在一起,還會加入鹽巴防腐,所以完成製作後,麵條上會留下米糠,味道也比較鹹。但手工麵線成分天然、口感Q彈,因此仍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手工麵線師傅 劉雅茹:「一點一點那個叫穀粉,那個不是發霉,有的人會來跟我說那是發霉,我跟他說,我看你可以不要買了。」
顧客 朱小姐:「手工麵線本身就比較好吃,會比較有Q度,而且我在台北買的那種市面上的我都比較不喜歡吃,所以來南部的時候玩,我一定會找看看哪裡有手工麵線可以買。」
改善製程 保留傳統「白色海浪」
何清祥未來會持續製作麵線,保留傳統滋味,但也希望能嘗試改變製作流程與設備。
手工麵線師傅 何清祥:「像我們在太陽底下拉(麵線)的話,受天氣影響,麵皮乾了,比較粗的地方會拉不細,可能要有一些遮陰,在遮陰的地方拉,拉完以後再移到太陽底下曬,可能品質會比較好一點。」
有空時來溪口看看這項傳承下來的傳統產業,欣賞特殊的「白色海浪」。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