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 透過傳統歌舞找尋自我
標一:全原運台北開賽 舞出精采原動力
(NS)
OS:民國112年南投縣代表隊奪得了全原運傳統樂舞組青少年男女混合組的冠軍。
OS:此編舞的主要幕後帶領功臣為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團長劉文凱。
Bite:大家好,我是來自南投仁愛鄉的發祥村,我的名字叫YABU,大家好。
os:這首歌舞主要以泰雅族代表性象徵為基礎發展,如:長輩訓勉、女子織布、男子狩獵、口簧琴,來詮釋傳統泰雅族文化。
Bite:就會學到很多,很多舞蹈,然後還會有唱歌打樂器,還有做一些傳統的東西。
OS:身為代表隊的歌舞指導老師,劉文凱在訓練過程中,將累積三十年的傳統樂舞經驗一一教授給每位隊員。
Bite:文凱老師他就是,在練習的時候都不會讓我們休息,然後,就是有時候也會很兇,可是在私底下他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就是很常跟我們玩在一起,但是練習的時候他就會很認真。
標二:從「心」出發 文化延續及樂舞創新
OS:從小熱愛舞蹈及表演的劉文凱,在19歲那年不幸發生一場車禍,導致後來行動上的不便。他認為,雖然這讓他大受打擊,卻也讓當時年輕氣盛的自己變得更懂得去理性思考每件事。
而對文化傳承任重道遠的使命感及親友的建議,使劉文凱最終仍決定轉戰幕後,在樂舞上進行不一樣的編制、創新,帶領一批原住民青年在這塊土地上舞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Bite:其實一開始也不是創立,也沒有所謂的目的,就是喜歡表演。
OS:起初的喜裂克是由劉文凱和自家人所成立的,後來擴大至南投縣仁愛鄉各個部落的青年,每周五為固定團練時間。劉文凱認為,喜裂克不僅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延續,也能讓在外求學的青年多一份興趣可以培養。
Bite:就是像家人一樣,就是他一直常說,他不把我們當成,就是外面的人,來幫他跳舞這樣子,是當成一家人。
OS:「編舞是要有人跳才有意義!」劉文凱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願意參與的原住民孩子們,真的需要大大的勉勵與支持,現今傳統文化的價值多已漸漸被淡忘,以及有的孩子們根本沒有在部落生活過,完全只能透過想像,來詮釋該族群文化生活、祭典的意境,這是讓他覺得特別感動的部分。他非常希望能透過喜裂克讓原住民的小孩不忘本,用過去原住民老人留下來的智慧、叮嚀,以簡單的歌唱及伴奏喚起傳統文化的記憶。
Bite:其實我們就是跟南島民族有關係,我覺得南島民族的風格,其實只要一個歌唱,大家都會唱的時候就會喚起那個記憶,像老人家唱,他會隨著他的記憶,就會把它拼拼湊湊,把它唱出來給我們聽
標三:培育傳承種子 透過舞蹈找尋自我
OS:除了藝術團的經營以外,劉文凱在平日會撥空至各校教授傳統舞蹈,如:南光國小、埔里國中等,訓練學生能到外表演和比賽的技能,為學校爭取了許多榮譽。
即使這一整路上遭遇過意外車禍、疫情沒表演機會等困境,致力於文化傳承的劉文凱,仍憑藉著這份對傳統文化的信仰堅持了快30年。他感嘆,文化藝術這條路其實並不好走,近年許多由現職轉換至文化藝術跑道的年輕人,因爲賺不到什麼錢而選擇放棄,所以這條路很需要耐心和毅力。他現階段希望把原住民文化帶到市場上能被大眾看見、尊重,而不是被消費,也期盼能讓原住民小孩看到上帝賦予如此珍貴的文化,甚至是讓更多人去見證原住民的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