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日耳曼運匠

2007/10/11 15:59
4,256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住在德國東部的尤根先生駕駛跨國遊覽車就要三十年了。德國統一除了政治和金融體系的整合改組,其實許多日常生活制度也逐步改變,遊覽車管理也是一個例子。尤根要跟上腳步,適應新的遊覽車規定。

照片

這輛遊覽車在現在的德國算不上先進,但是增進安全和服務的設備真不少。雖然外表看車身兩面差不多,但是公司印製的簡介把車的兩面構造都清清楚楚的交代給消費者。

車上的椅子全部都可以拉開得到更寬的空間。

每位乘客的冷氣來源分散而且全部都有濾網,保持空氣新鮮、替換方便,消費者也看得到清潔程度。每位遊客都有螢幕可以看到衛星定位顯示的車行位置、距離和預計抵達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車上每個座位都有安全帶,而且現在在德國,所有乘客都要繫上安全帶。

光是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台灣屢屢發生遊客在事故後為什麼被彈出車外死傷的原因了。

至於與駕駛相關的部份,不但有衛星定位而且很方便的使用,一路引導你要想去的地方,太陽光強有電動遮陽網,駕駛座旁打開就是飲料冰箱,還賣德國啤酒。

這個國家的駕駛得很自制,不然怎麼有這樣的設備呢?

 

由於德國地處歐洲大陸心臟地帶,陸路可通許多國家,發展的規定既要重視遊客安全又要顧及駕駛勞工權益。

駕駛一天可以開九小時,表面看和台灣差不多。但是細節規定就不一樣了。

   

在台灣,由於競爭激烈,開遊覽車超時超速時有所聞,以執法嚴格聞名的德國要如何讓遊覽車駕駛守規矩呢?這個行車記錄紙盤是過去幾年一直使用的工具。最外圈起起伏伏的線條是所有行駛期間的速度記錄,可以看到有無超速。中間則是每天到底開了多久的時間,也可以看出是幾點鐘開到幾點鐘。內圈則顯示了開了多少公里。

這個紙盤放在駕駛座左方的一個卡匣裡面。一旦放進去就開始記錄,持續不斷的記錄,連車子熄火以後停下來休息的一切時間都在不斷記錄,所以駕駛不能隨便拿出來。以免以後警察或監理人員懷疑駕駛動手腳。

  

行車記錄器在德國已經行之有年,今年起新的管理方式是用晶片一次可以記錄二十八天的駕駛資料,想要竄改更困難。

  

這也可以防止一些團費低的遊覽車駕駛,會約好在同一個休息站交換車子開車,以避免被識破超時工作的弊端。

  為了確保行車安全,除了記錄資料,還有嚴格的車輛使用規定和車況檢查。台灣在過去幾年經常在發生事故後檢討遊覽車公司有沒有落實學校機關要求的三年或五年以內的新車,後來交通部又在立委關切下設計了十二年以內車輛可以通行某些路段的規定。資深導遊說這都不是實際的控管方法。  德國沒有遊覽車車齡的限制,就是以繁複嚴格的車檢來控管安全。

如果一年一次檢查通過了,會在車前面的車牌加上圖像符號,另外還有四次重點檢查,通過了,則會在車後的車牌貼上圖像記號。輪胎部份另有每三千公里的定期檢查標示。

監理人員會在路上隨時根據這些遠遠就可以從外觀看到的符號攔車突檢,一次大約半小時。

  因為檢查重重,業者也不願意老車一直惹麻煩,營業車車齡也很難超過十年。而這些檢查規定在德國並沒有公共汽車和遊覽車的分別。

此外大客車駕駛每年都有兩次特別的訓練,考核駕駛在雨天和雪地等緊急、極端狀況的應變能力。

同時每兩年半有一次全面體檢,到了五十歲以後還有反應測驗和心理健康測驗

  

一般台灣遊客對歐洲各國遊覽車評價不一。德國較為嚴格。不過我們從親身體驗來看,以往被視為相對比較鬆散的義大利,現在也不一樣了。

這是義大利羅馬的警察對遊覽車攔檢,顧及遊客的方便,警察利用遊客下車旅遊,而遊覽車停車休息的時候來臨檢。

  德國義大利許多駕駛非常敬業,下了班還這樣仔細的清理車廂,連車頂縫隙也不放過。不論第二天是否是同一批顧客,每天遊客下車以後一定全車整理一次,所有的設備歸定位。除了整潔,對遊客服務,不同國家有些差異。義大利某些駕駛的彈性讓臺灣遊客感到似曾相識,這樣在高速公路邊開車邊看行程表的事在德國比較難發生。同時也不那麼積極的協助乘客整理行李。但是這位德國駕駛真是一板一眼,不論天候不論地點,都一樣服務到底。碰到慢行的小車也會耐心的等候,不會開罵或者是大聲按喇叭讓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