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儀式,是寶寶滿周歲時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有預測未來職業和祝願寶寶寓意,抓周最早起於南北朝時代,直至唐宋時期,抓周已經成為重要儀式,而抓週指的是滿一週歲的儀式和抓取周遭物品的儀式,以寶寶平安健康長大為主。
抓周是江南地區流行的傳統習俗,在寶寶年滿一歲時舉辦,用來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和給予寶寶祝福。在儀式進行時,不僅要沐浴、穿戴新衣後才能進行,且用來抓周的道具也非常多元。舉辦抓周的具體流程,大稻埕抓周收涎攝影師陳碧貞表示:
「我們這邊的流程,第一步的話會先淨手,然後淨手的話就是我們會拿水,水杓然後幫寶寶從手上面淋下去,就代表說我們現在儀式要正式開始,然後再來的話就是踏餅,踏餅的話我們裡面就是有製作一個餅,大餅的話就是給小孩兩隻腳踩上去,那代表寓意就是腳踏實地、步步高陞,所以我們還有蔥明門,然後蔥明門代表的是就是,摸到蔥的話就是會有聰明的意思,蔥明門結束我們就會開始抓周,然後抓周的話就是我們會有準備十二樣物品,然後給寶寶抓這樣。(父母)抓周的話需要準備什麼,就是可能就是我剛剛講的那些吧,然後通常的話抓到的話,都是好的寓意,所以也不會有不好的意思,就是看自己想要多豐富這樣。」
抓周除了是祝福的儀式,更是留給父母紀念的回憶,所以準備器材方面可以簡單亦可複雜。然抓周有幾個流傳的禁忌,如不宜吃雞腳,孩子以後會撕破書、不宜吃茄子:孩子以後會蛀牙等,不過相關禁忌是否相信遵守,仍取決大眾。至於大眾會選擇在大稻埕抓周的原因,陳碧貞表示:
「我們這邊的特色應該就是我們的手工服吧,就這邊所有的手工服都是我們設計師自己做的,再來的話就是我們這邊四百年古蹟,然後就是會吸引這些遊客來,然後他們爸媽通常會想預約,就是看上我們的手工服,跟我們的百年建築這樣,就是我們就含整個流程加攝影這樣子一個套組。」
在十年前,抓周習俗其實相對不普及,不過現在少子化,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寶,因此出現抓周的商業活動。但使抓周盛行的少子化也是讓抓周產業勝衝擊的原因,所以相關店家開始做出各家的特色,推行組合活動等來吸引消費者。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林語柔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