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歌謠在國樂聲中敲響咱的老年
This is a modal window.
OS1
為推動客家文化與客家歌謠的傳承,由國樂團團長黎俊平擔任指揮,
帶領國樂團優秀團員們於每周三、五晚間在苗栗五穀宮練習演出。
SB1
傳藝國樂團基本上是由社區組成的樂團,社區的成員來自各個不同人員,
有退休的老師、退休的老闆或是家庭主婦,
主要是讓大家能在退休的生活可以接觸一些一般我們看到的活動,藉由這些社團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OS2
客家音樂早在唐朝時代就有客家山歌出現,山歌是依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來編製,
傳統的客家歌曲比較經典,所謂傳統就是指三腳採茶戲。
SB2
最古老的鄉下以務農為主,他們沒有走出去,
三腳採茶戲是一丑二旦,來鄉下去做一些演出表演,
會帶著鑼鈸,打擊樂之類的,鏘鏘鏘打拳頭賣膏藥,
來到貴寶地趕緊來喲空鏘鏘鏘,就用那個鑼,翻過來那不就凹槽嗎,喜歡的就打賞。
OS3
三腳採茶戲之後與京劇結合慢慢演變成台灣戲曲,
台灣戲曲分為老山歌、山歌子、平板,
即民間流傳通俗說法稱為「三大調」,另外還有台灣小調、勸世文和打竹板。
OS4
後來的戲曲有九腔十八調,九腔十八調是比喻有很多腔調,
它是依照生活背景、大自然的環境、姑嫂看燈等,
很多曲目是在日常生活中產生,客家的諺語或歌曲都是七個字的而且會押韻,
以前採茶會對唱或在二座山頭對唱,老山歌音域稍高些會以高亢嘹亮的歌聲來傳達聯絡感情,
聲音拉得很高很長,後來演變成山歌子旋律優美婉轉悅耳,聲音曲調不用拉那麼高那麼長,
這是老山歌與山歌子的區別,平板是山歌子的延伸,旋律進行較平緩曲調輕快。
SB3
在家裡生活比較充實,演少看電視的時間。
最好的打發時間,然後我們心情都很愉快,
拉的胡琴那個所有的煩惱都忘記了,所以是很快樂的,拉10幾年了。
我們在練國樂的時候,因為是團體的合作的部分,然後合作的部分就是和諧,
所以說就是在練的細節裡面的話,我們會處理一些曲子,在那個曲子,
就是老師的專業來交給我們,然後我們一步一步的起來,
以前我們學的那個國樂跟現在的國樂,比較不一樣,
現在的國樂有點西洋化,就是有些說到西洋的部分呢,
像啊可能最簡單的就是五線譜,我們以前都是1234567那種簡譜,
所以說不一樣,然後處理的曲子也比較細膩一點啊,
就剛才那個,黎老師那邊,他會說要求在每一段落的部分要怎麼樣,
要共同一地呢,全部都要換氣還是怎麼樣,那個都是由老師來再教,
那當然是說,剛開始學到一點瓶頸的時候,就會那個,
但是老師一定會是說反覆的,一直在反覆的再教。
SB4
我們的團員,年紀也已經大了退休了,因為在演奏過程中,
總是會有一些比較艱深困難的東西,當然我們會順應這些狀態,
適時的調整樂譜,我們盡量讓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但是我們也要不斷的要求自己進步,贏得大家的掌聲。
OS5
透過傳統的國樂結合客家音樂,傳達優美的旋律,
這個成就感是讓自己在生活中蠻重要的一部分。
公民記者李靜平苗栗採訪報導
2022.07.14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