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愷方、莊子昀/台中市報導】「巧遇農情」,代表的是巧克力與本土農業的相遇,創辦人夫妻張天奕與陳佳慧在大學時期接觸了台灣在地農業,了解到屏東農民面臨的轉作困境,喜歡吃甜食的他們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在一次次的嘗試與學習中,屬於台灣的巧克力品牌「巧遇農情」逐漸走入人群,成為巧克力市場中特別的存在。
大學時異想天開 埋下創業種子
張天奕與陳佳慧過去就讀屏東大學農企業管理學系,當時學校許多課程帶他們認識屏東當地的果農和農業相關機構,他們看見農民常常因為作物生產過剩、價格不佳而導致農產滯銷的問題,讓陳佳慧產生了幫助農民的念頭。
「那時候夢想很大,我們想成為農民之間推手的角色」陳佳慧說,雖然有些農民會將滯銷的產物加工做成蜜餞或是罐頭保存,但她認為無法長期保存且不夠有特色,於是她希望能夠利用學校食品科學、食品加工等的資源,做成農企業的模式,將農產品帶至學校加工,再回推給農民販售。
然而在申請政府創業計劃的過程中,才發現這個想法太天馬行空,面對指導老師對於經費、資源不足的疑問,陳佳慧意識到現實考量並不是這麼簡單,申請參加的創業計畫雖通過了第一階段的海選,卻在第二階段被退回,但創業的想法仍在他們的心中萌芽。
↑張天奕與陳佳慧從大學開始發想,一步步建立起「巧遇農情」。照片提供/巧遇農情
接觸屏東農民 尋找檳榔轉植新路
張天奕與陳佳慧在即將畢業、在求職與創業之間做選擇時,偶然接觸到屏東一群農民正面臨檳榔樹轉植的處境。當時以種植檳榔樹為主要作物的農民,因為檳榔對於新一代青年來說並不具吸引力,未來可能會有無人接手的問題,原本農民打算選擇咖啡作為轉植的作物,但是咖啡在當時已經成為雲林古坑的特產,在種種考量下,可可便成為新作物的首選。
張天奕當時在課程中身為輔導農民轉植的一員,了解到農民對於種植及發酵步驟雖然熟悉,但在後續加工及行銷卻缺乏經驗,於是張天奕與陳佳慧便投入心力,開始學習可可的加工與製作。「我們其實一開始沒有堅持要創立品牌,只是想著做一步是一步」,接觸新技術的過程有許多不確定性,剛好當時成功申請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得到資金挹注,讓他們有更多資源去嘗試創業。
張天奕也分享在學習可可加工以及製作巧克力的過程中,體會到許多事情並不像書本寫的這麼容易,像是發現台灣並沒有磨碎可可豆的機器,但碰巧當時的指導老師有一位來自薩爾瓦多的學生,他分享在家鄉時母親會把可可豆磨碎並做成巧克力餅乾,也提到他們磨碎時使用的輔助器具,讓張天奕了解到磨碎的概念並沒有想像中複雜,後來也透過那位學生的介紹,將機器引進台灣,並學習到當地特有的「瑪雅可可製作法」,「一切真的都很剛好。」
↑來自屏東在地的可可。照片提供/巧遇農情
Bean To Bar工法 實現一條龍製作流程
巧遇農情使用的瑪雅可可製作法,也就是「Bean To Bar」的製作概念,張天奕說,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巧克力,幾乎百分之八十是進口自國外的可可磚或是可可原料,只需要經過融化、調味、鑄模,就可以生產出成品,但是「Bean To Bar」指的是從可可豆開始,進行研磨,然後依照喜好添加甜度,經過調溫,最後凝結成型。而這樣的作法可以使巧克力的風味有較多變化,也能吃出每種可可豆之間的不同,張天奕選擇這種手法製作巧克力,是希望可以和市場中逐漸單一化的巧克力口味做出區別,也讓客人能吃到可可豆的原味。
巧遇農情後來接到康健雜誌的合作邀約,對方希望可以向消費者分享可可種植教學,並且將活動設定在親子課程,然而品牌當時的客群仍設定在成人,沒有接觸過親子類活動,張天奕聯想到運用體驗教學的模式,設計出一套食農教育活動,結合巧克力模具,在講解課程時讓小朋友品嘗現場研磨的可可粉,利用開放式課程讓小朋友了解手中的巧克力是從豆子、經過一步步的加工而成。
風味茶巧克力 呈現最原始的台灣味
市面上的巧克力有千百種,消費者似乎都擁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如何讓新品牌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是一門學問。張天奕說,巧遇農情品牌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在「文創商品」把目標客群設定在「外國觀光客」,希望在地品牌的巧克力能成為台灣伴手禮,因此在風味、包裝與行銷上需要有在地的特色。
後來在設計巧克力的過程中,張天奕想到將台灣水果融合巧克力,但由於要做成伴手禮的產品,保存期限必須要長,而這樣的產品含水量要很低,但水果巧克力在製作方面會遇到容易受潮的問題,於是他轉念一想,便想到了茶葉。茶葉也是十分受外國人喜愛的特產,於是他們結合了六個地區的茶葉,如南投四季春、坪林文山包種茶等等,創造出獨特的茶風味巧克力。
而品牌發展到後期,產品的特色及口味仍會隨著時局不斷變化,像是近年因為遭逢疫情等緣故,觀光客越來越少,於是逐漸將客群轉往台灣本地的消費者,希望推廣給較年長、喜愛養生、健康的族群,試圖與市場品牌做出區隔。
↑巧遇農情結合六種台灣茶葉,設計出茶風味巧克力。照片提供/巧遇農情
回顧創業起點 回饋在地農民
張天奕回想當初和農民合作的過程,從二〇一〇年開始轉植,經過兩、三年的時間,政府才將可可列入特作,成為政府認可的地方農作,後續才有水保局、農會提供設備與經費的資助,當地農民們為此投入許多努力。而談到台灣種植可可的現況,陳佳慧說,現在有些可可農民也開始會想要成立自己的品牌,但因為農民年紀較大,相對來說資源沒那麼多,不擅長新型態的網路行銷、對於消費者的喜好也不熟悉,「這時候我們就會跟他們分享我們怎麼做、或是我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產品,像是生巧克力雖然受到消費者喜愛,但製作的保存期限太短,販售上面會有許多限制」,諸如此類的經驗談,透過與農民交流想法、傳授經驗,回饋當初創業所得到的幫助。
↑巧遇農情在巧克力的包裝上也花費心思,將100%黑巧克力結合喜氣洋洋的外觀設計。攝影/莊子昀
採訪側記
張天奕和陳佳慧從大學時的情侶,到後來創業時的夥伴,一直到今日成為夫妻,也成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聽他們分享創業過程中的不易,很佩服他們身為學生時就擁有這樣的勇氣與行動力,也從訪談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於巧克力的熱愛與熱情。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