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不受限 往海中的夢想潛進
【記者蔡淨緣、張乃宣/新北市中和區報導】十七歲時因車禍而右腿截肢的劉家源,對潛水懷滿憧憬,因此與朋友相約參加身障潛水班。然而初次下水時,他試圖游向眼前的岩石,將腳直覺地向後踢,赫然發現腳使不上力,只好奮力的伸手滑,但海浪使他動彈不得。劉家源說:「我對第一次下水經驗很憧憬,想看到漂亮的魚和海草,可是第一次下水後整個破滅,為什麼我都在原地不動?」幻想破滅的劉家源,反倒因此激起動力,經兩年的勤加練習,劉家源成為世界潛水聯盟認證的一星潛水教練。
臺灣身心障礙潛水聯盟舉辦的第五屆身障潛水班「星光五班」海洋實習時,教練和志工協助身障學員移動。照片提供/臺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
中華身心障礙聯盟於二〇一四年開辦臺灣身心障礙者潛水訓練專班,三年後,幾位學員決心成立臺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基於幫助身心障礙者取得潛水證照和促進休閒平權,協會秉持「你是我的耳,我是你的腿」的宗旨,陪伴身障者圓一場潛水夢。
從台灣身心障礙者潛水訓練專班接下總教練一職的陳克誠,不顧同業各方勸阻,憑藉三十餘年的潛水經歷,毫無畏懼地接受未知的挑戰。面對不同障別的潛水學員,像是聽障學員所需的視覺輔助,教練只能用小板子寫下指令或在岸上比手畫腳;肢障學員則因全身重量不平均,下水時有難以保持平衡的問題。陳克誠秉著耐心和經驗的累積尋得解套,並嚴格要求學員必須建立正確的觀念,直至能夠克服潛水的危險性,堅持以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
陳克誠擔任九屆身障潛水班總教練之職,累積的辛勞難以計量,但看見學員在海中恣意翺遊時,陳克誠笑著說:「這些朋友到海裡面上來後,那個喜悅、快樂,可以抹去我所有的辛苦和淚水。」。
透過長期陪伴 建立學員的自信心
除為不同障別的學員調整訓練外,更需著墨於學員的心理狀態。透過長期陪伴去了解每位學員的心理狀況,尋找適切的解方,一步步鼓勵學員前進。陳克誠表示,身障者的情緒敏感度較高,若教練因溝通不良而揚起不悅的神情,容易讓學員失去信心,甚至消磨對潛水的熱忱。
儘管教練和志工團盡心盡力的陪伴,面對難以跨越心理障礙的學員,訓練團隊仍不氣餒,維持教學熱忱,陳克誠說:「反而我們要越挫越勇,要想盡各種方法去做好,怎麼陪伴、教導他們,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曾有一位脊椎打八根鋼釘的學員,泳池訓練狀況不佳,導致結訓測驗沒通過,因此無法與其他學員一同到潛點訓練。得知失敗結果的她,坐在輪椅上淚流不止,此時教練為考驗她的決心,請她每一次海洋實習時都隨班到東北角旁聽。每個禮拜五,她從高雄搭夜車趕往台北,週末兩天都跟著團隊訓練,經過四次海洋實習後,她終於可以獨自在水中靠著雙手,跟著團隊完成所有動作,「能夠協助他們,幫他們完成他們的夢,所以這是我覺得我一生做潛水教練的工作當中,最值得我驕傲的一件事情。」 陳克誠說。
學員變教練 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屆身障潛水班結業後,陳克誠立志培訓學員成為身障潛水教練,堅信唯有身障潛水教練,才能將心比心的體會學員的處境。起初隨潛水班訓練時,一星潛水教練劉家源遇到不少困難,然而強烈的失落感刺激他前進,藉由積極訓練累積成身體記憶,使他成為潛水班中的佼佼者。
在總教練陳克誠的循循善誘下,劉家源慢慢學習如何輔助他人。兩年內,他成功考取世界潛水聯盟認證的一星潛水教練資格。從當初海中動彈不得的學員,蛻變成獨立授課的教練,劉家源說:「以前我只接收到人家的幫助,那現在我也有能力去付出。」
劉家源以自身經歷輔助身障學員,每次課程以小幅度進步為目標,從心理建設開始培養,帶領學員先穩定情緒,再慢慢進入平衡訓練。期盼學員從中獲得成就感,形成互助的良性循環。
未來目標
有些肢障潛水者無法靠雙腳行走,到潛點時只能依靠雙臂爬行,但海邊佈滿貝殼生物和礁石,爬行時容易刮傷並感染海洋弧菌。曾有一位學員在岸邊練習動作時,意外踢到小石頭,僅是針孔大小的傷口就導致腫脹不止。因此,身障潛水協會近年常與各潛點接洽,積極設立無障礙設施,造福身障潛水者之餘,也可以讓中高年齡潛水者使用。臺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理事長呂家瀅說:「其實我們希望能把這個理念傳遞社會大眾,告訴他們用這些設施,幫助到的不只是我們,也是對社會大眾盡責。」
自二〇一四年開辦的小規模身障潛水班,學習時數較一般潛水機構長,且成本更高,許多學員無法投入相應的時間和心力。因此身障潛水協會於今年開辦體驗課程,透過短期參與鼓勵更多身障者挑戰自我;若學員想繼續深造,協會則會媒介潛水教練,以高師生比的教學模式進行。
↑台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每年皆會舉辦身障潛水訓練專班。
採訪側記
採訪過程中感受到協會理事長滿滿的熱忱,也從總教練的訪談中發現他無懼面對挑戰和願意為學員付出的心。其中訪問一星教練劉家源時,最能感受到潛水如何豐富他的生命價值,非常感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