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技藝增添創意 為傳統紙紮賦予新意義
台灣技藝之一的紙紮工藝 ,在傳統習俗中,一般在喪事、喜慶節目、祭神儀式中出現,透過工藝人的雙手,剪黏、彩繪完成作品。傳承家族事業的來成紙藝紙紮師傅李清榮,結合創意、西方美彩,有效率將紙紮行業賦予新的生命力。
紙紮是台灣傳統民間習俗活動、儀式上會出現的紙雕立體藝術品,完成紙紮十分仰賴藝師個人藝術造詣及功夫,不論是彩繪、剪黏都必須樣樣精通,出身糊紙世家的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獲獎者李清榮,與傳統紙紮藝師不同,不以地方性喪事紙紮維生,而是與西洋美學、現代技術結合,配合當地節慶節目,做出十分精美的藝術作品。李清榮表示:
「以前在紙紮的重點是做喪事的,隨著時代變遷,人過往要燒房子先人的觀念也慢慢降低,傳統遇到環保必須要轉彎了,所以我才轉向宗教性的東西。紙紮這個東西是集很多手工藝為大成,無法歸類是竹功還是紙功,複合性材料太多,包容性相當廣闊。」
李清榮不像傳統師傅一樣,一筆一畫、一剪一貼慢慢地完成作品,科技的進步,導致許多事物轉變,材料的運用一直是李清榮的拿手項。剪粘不用糨糊而是利用熱融槍,彩繪利用印刷科技大量生產,就是希望有效率的完成作品。李清榮表示:
「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比較叛逆,我本身是學西洋美術的,西洋繪畫那方面,相對我回來接家族這塊,有自己的想法。了解傳統再來改變傳統,這是本身最主要的,中間的點點,你要自己去取捨,不能說做的太西化或跟傳統一模一樣,這是我不願意的,所以我會一直去探討,新的材料、新的技巧、新的做法。」
現今的紙紮工藝較少在喪事中看到,反而在一般的民俗活動、廟會現場中出現的機率較大,李清榮認為傳統技藝需要曝光,若是被民眾淡忘,就會漸漸沒落,但時代的變遷對他來說並沒有任何影響,運用科技進步、結合多元色彩,創新、改變工藝品的美感,讓民眾接受並欣賞,使這個具有歷史的傳統紙紮文化能一直延續下去。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林虹君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