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旗袍夢 弘揚百年之美
華麗的布料、細緻的刺繡,旗袍是中華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服飾,在民國時期曾被作為國家禮服。劉乃綾畢業於台大的森林系,但為了追逐夢想,她毅然投入服裝行業,最後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上海華美漢堂旗袍,向旗袍師傅林錦德學藝,一圓旗袍夢。
上海華美漢唐旗袍劉乃綾師傅是從高中的時候就對旗袍有興趣,在讀大學讀到快要結束的時候發現自己應該要去做自己更擅長的事情,例如畫圖跟做手工。而且她認為可惜的事是旗袍如此漂亮,但是現代人沒有怎麼在穿,所以她就想說要來說這一門技術,然後把他推廣。劉乃綾說:「我覺得他迷人的地方就是在於你會看到他都其實包得蠻緊的,然後就是以前的日常穿的衣服他們也不是叉開得那麼高,但是你就會覺得他很美,因為他會修飾你的身材,所以他等於是說把含蓄跟性感兩個矛盾的東西有點集於一身的特殊的服飾。」
穿越歷史 從審美到自由意識
旗袍與中華歷史有著緊密的連結,每個時代對於美的定義不同,透過旗袍能看見不同時代的歷史與故事。到了1940年代,受西方性別平等的思想影響,旗袍更成為了反傳統、獨立自由的象徵。
旗袍現在就是有兩種說法,一個是說從男生的長袍演變過來,因為那個時候就是女生希望跟男生平起平坐,那長袍這個東西在當時就是知識分子,或是地位比較崇高的男性在穿的衣服,所以女生穿起來之後,慢慢的加入西洋剪裁而變成現在的樣子。另外一個說法就是,因為中華民國打敗清朝之後那個滿人式微,滿人也跟著一起穿漢人的衣服,雖然是袍裝,但是就剪裁成好像看起來是上下兩截的樣子,就是現在旗袍的雛形。
上海華美漢唐旗袍負責人師傅林錦德認爲,旗袍最大的不同就是現在做的會比較有曲線,以前做的比較沒曲線。以前做的衣服比較寬大,現在比較合身。朝代不同,以前的西裝肩膀都要剛好,現在年輕人肩膀垮垮的吊吊的。
熱忱不減 致力推廣傳承
過去旗袍曾經滿街可見,隨著時代及產業的變遷,傳統服飾漸漸沒落,人們的需求也逐漸減少,但即使如此,手工旗袍仍然是必須傳承的重要文化,他們靠著一雙手,將歷史保存下來。
上海華美漢唐旗袍負責人林錦德說:「以前老蔣夫人說公務員上班要穿旗袍,那時候連舞廳、酒家都要穿旗袍,沒有穿旗袍,他們舞廳、酒家裏面都要罰錢。現在快斷層了,我們年紀都大了,有人學我們就盡量的教導他,就慢慢的再振興起來。 」
劉乃綾師傅認為:「傳統服飾這個東西是有他一定的需求,只是說需求可能會越來越少是真的,因為我們日常生活其實也很難得接觸到,難得接觸到就會變得不認識他,不認識他的話就不知道要怎麼穿,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怎麼去推廣跟教育。」
旗袍不僅是一塊布料,它代表著民族的文化,更代表著過去性別平等的訴求。旗袍師傅堅持初心和對文化的重視與熱愛,讓旗袍即使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也能透過一針一線,流芳百世。
淡江新聞 黃詩敏 陳加玲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