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央行的結構性難題
面對國際性物價膨脹壓力,各國央行什麼時候會升息,成了國際熱門話題。我國央行面對物價壓力,對策可以是採取升息手段,也可以讓新臺幣匯率升值。無論採取哪一種措施,都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
美國聯邦準備體系是金融體系的資金供應者,對國內金融機構提供大量的融資。調高利率可以增加聯邦準備體系的收益。我國央行的情況剛好相反,2021年底央行賣給各金融機構的定期存單餘額達9兆餘元。換言之,調高利率1個百分點,臺灣央行就要多支付給金融機構9百餘億元的利息。另一方面,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面,主要資產就是購買外國政府長期公債,收益率在買入債券當時已經固定,公債利息收益是無法隨市場利率調高而馬上增加的。
如果選擇讓新臺幣匯率升值,以壓低進口成本。2021年底我國央行持有外匯存底餘額5千4百多億美元,新臺幣每升值1元,央行帳面未實現匯兌損失就會增加新臺幣5千4百多億元。或許有人會說,當央行外匯存底減少時,新臺幣匯率就會隨同貶值,帳面上的未實現匯兌損失自然會消失。但實際狀況未必如此。如果臺灣是遭受到國際禿鷹集團的襲擊,先匯入資金在股市賺飽了以後,再大舉匯出。此時,在對美出超未減少的情況下,臺灣央行能夠讓新臺幣匯率大幅貶值嗎?美國政府會悶不吭聲嗎?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禿鷹集團就會股、匯雙豐收。
臺灣是非常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面對動盪的國際經濟金融情勢,臺灣或許應該思考改用美元或歐元,而不要執著於自行發行新臺幣,讓進、出口業者可以免除非必要的匯兌風險。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