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218公投 新北得票數分析: 28,433人支持「非核、燃氣、三接遷離」

2021/12/31 22:53
3,50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圖片來源:大潭藻礁資料照)

2021年12月18日舉辦的公投結果出爐,四個提案全數皆未通過。四個議案當中「核四重啟」和「三接遷離」雖個別成案,兩案實則緊密相關。合併看待兩案的得票數,會發現隱藏在其中的訊息。

新北市行政區的四個公投,其中三案同意票均超過不同意票,只有核四重啟這一案(17案)和另三案不一致,不同意票數多過同意票。仔細對照「核四重啟」和「三接遷離」兩案的得票數,會發現「核四重啟」的不同意票數高出「三接遷離」的不同意票數,而「三接遷離」的同意票數高出「核四重啟」的同意票數。兩案同意票的相差票數與兩案不同意票的相差票數,出現相當接近的數值。在新北29個行政區當中, 28個區有同樣的分布情形。

照片

(票數資料:中選會,圖表製作:平心)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規律,要回到一開始的論述。綜合來看「核四重啟」和「三接遷離」,兩案均為能源政策的抉擇且都引發環境的爭議及相關團體的抗爭。在能源政策的推動,有著明確啟用核電和非核二種選項,因此可以推論兩案各自的支持者會出現相當穩定的族群數,在兩案的得票數上呈現兩極的分布,更進一步可以去推測,能源政策重啟核四的支持者,燃氣並非他們的最佳選項,會傾向表態投下三接遷離的「同意票」;另一方面,能源政策認同燃氣的支持者,會投下重啟核四的「不同意票」。

確定兩方得票數之後。如此一來,兩案「同意票」與「不同意票」之間出現規律票數的變動,也就代表著有第三個族群存在,在兩案之間轉換了支持的立場,這個群組數代表著「反對核四重啟」,「支持燃氣」,「同意三接遷離」的群眾。按新北各行政區「核四重啟」、「三接遷離」兩案公投得票數的統計數據可得出,支持「非核、燃氣、三接遷離」的族群數為28,433人,得票數前幾高的幾個行政區依序為:板橋區(4,392票),中和區(3,262票),新莊區(3,141票),三重區(3,101票)。

統計數據中出現唯一例外的為八里區,八里在「核四重啟」和「三接遷離」兩案的同意票與不同意票的得票數多寡恰好與其他28個區反過來,「三接遷離」的不同意票數高出「核四重啟」的不同意票數,而「核四重啟」的同意票數高出「三接遷離」的同意票數,兩案同意票與不同意票之間的票數差呈現負值,不過仍為接近的數值。從票數分布來看,可推測這與八里民眾對「三接遷離」有著比「核四重啟」更多的疑慮有關,贊成燃氣能源選項的支持者(重啟核四的不同意票) 出現皆未投下三接遷離同意票的表態。

按此假設類推,1218全國公投主張「非核、燃氣、三接遷離」的族群數全台粗估達96,482人。此次公投民眾參與率低迷,投票率平均為41.09%,新北為42.5%,每一案的無效票全台達7至8萬張。這些無效票傳達的訊息,代表著全台有7至8萬的選民認為四項公投議題「同意」與「不同意」皆非他們的最佳所選。「不缺電」是多數人所關心的,民眾卻難以抉擇。藍綠對決之外,期待執政者能更細緻的傾聽民眾的聲音。

照片

(圖片來源:中選會)

公投結果否決了啟用核四,然而即使邁向非核,既有的核廢料處理仍懸而未決,已投入了2,899億的核四也不應再視而不見需轉型規劃。另一方面,要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燃氣做為供電來源,為過渡階段的選項,按照計劃2025年完工的三接天然氣接收港使用25年後就該功成身退,民眾當然會感到困惑,除了三接、四接、五接,還需要設置多少座接收站,怎會沒有對環境生態衝擊更小的方案或備案?

經濟部5月公布從今年至2027年評估每年用電成長2.5%,因應2025年前陸續除役的15部燃煤、燃油、燃氣、核能機組 ,需由一接、二接擴增LNG儲槽提升供氣能力及新增燃氣機組,搭配光電、風力、其它再生能源補足電力缺口,當中可以看出提升再生能源佔比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調節角色。三接完工後預計每年可發137億度電,供應全國6%的電力。然而只要用電持續成長,要維持穩定供電的壓力不會減輕,減煤、減空污仍會是嚴峻挑戰。

照片

(圖片來源:經濟部能源局108_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有限度的環境乘載力,無法應付無限度的成長需求,要從供給面「以供定需」對應電力的增長,沒有備案的能源選項突顯出的是付出更多社會成本的爭議。以三接為例花費150億再外推離岸至外海1.2公里,支持者樂觀認為已最大限度的保護大潭沿岸的珊瑚藻礁生態,達到三接與藻礁共生,兼顧經濟發展、能源穩定、國人健康、生態保護。

無論如何,公投否決了「三接遷離」,按官方先前的承諾,中油每年會編列2千萬元加上另有10億元做為基金投入保育。屆時將有更明確的研究成果,提供大眾更加充分的科學證據做判斷。

公民記者/平心報導

新北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