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療育生活化 多元課程助學齡前特殊幼兒學習與成長

2021/12/20 11:11
2,114次瀏覽 ・ 1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賴吟蓁/台中採訪報導

 

照片

上課一開始先用有趣的繪本吸引小朋友注意力。(圖:家扶台中發展學園提供)

有別於一般的學齡前教育,對於社會上少部分的特殊幼兒則需要特殊的教育來幫助他們學習以及在更適當的環境中成長。現代社會也早已不再像過去有著傳統的老舊觀念,對於特殊兒童的教育發展更為重視,有針對學齡前之特殊幼兒發展出的早療課程,也有多樣化親子活動增進家長與特殊兒童間的互動交流。

位於台中西屯區的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專為這些特殊兒童提供此類的特殊教育服務,園區除了提供特殊兒童日托機構,也於2019年在台中太平區設立「樂飛小屋」早療服務社區據點提供社區型的多樣化課程,目標朝向家庭支持服務並以社區型、多元化療育為服務藍圖。

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園長張緡鏐說,考量到一般社區環境最符合特殊幼兒發展的環境,所以在社區中設立樂飛小屋提供早療服務,讓特殊幼兒在社區環境中可以適應良好,並以在地環境提供特殊幼兒所需,同時也希望社會大眾能給予這些幼兒更多的鼓勵,以平等對待方式支持這些幼兒和家庭。社區服務據點提供了多樣的多元化課程,像是園藝工作坊、藝術工作坊、繪本工作坊、時段特色團課或是特殊兒童才藝班,藉由打擊音樂、藝術創作、體能遊戲、桌遊互動等等來進行早療。

照片

楊又諠老師利用桌遊圖卡帶領小朋友認識水果及動物。(圖:家扶台中發展學園提供)

這類以社區支持服務為出發就是學園所提倡的「療育生活化」,張緡鏐提到為特殊兒童所設計的課程應該要讓孩子在課程中所學習或已有的能力,類化到其生活的環境,因此不論在課堂所學習和已發展的能力,若不能同時類化至其他環境,就不能真正被歸類為服務的成功,而多元化課程就是方法策略之一。

在安排課程時,專業服務人員會以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需求,以個別化方式規劃相關療育課程,並且利用多元化的課程刺激來促使兒童能力的發展,重點在於如何運用這些課程適合某些特殊幼兒需要,才是屬於真正協助特殊幼兒。

家扶基金會台中發展學園教保老師楊又諠帶領桌遊互動課程時,會依照每位特殊幼兒的接收程度做個別調整,過程中透過每個人之間的差異知道要彼此尊重,學習接納每個不同能力的人,「看見彼此的不一樣,才能夠一起成長。」楊又諠也分享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小插曲,有一次課堂上需要大家一起牽手進行活動,但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患有罕見皮膚病而導致手部會脫皮,以至於別的小朋友跟他牽手時立刻做出不好的反應,楊又諠藉由這次的狀況做機會教育,「每個人都不一樣,要學習去尊重每個人的不一樣。」

楊又諠提到,這類的多元課程能讓孩子有更多自行思考的機會,像是在進行桌遊互動時不一定要按照說明書的遊戲規則,可以給小孩自己想方法玩遊戲,即使這個方法明顯是錯的也要讓孩子先進行嘗試,這樣他們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學習,並且動腦思考更多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透過簡單的桌遊互動也可以建立良好的生活規範、社會人際互動能力,使特殊幼兒們更能夠適應團體生活及規範,瞭解到上課時或老師說話時應該做甚麼。桌遊互動課程不是在乎輸贏,而是讓特殊幼兒們學習用眼睛觀察,觀察老師給的動作提示,去思考自己要做甚麼事及適當的表達出來。

照片

透過互動使大家都有參與感。(圖:家扶台中發展學園提供)

帶著孩子參與家扶台中發展學園多元課程的曾媽媽說,孩子很期待每一次上課,為了能在平常放學後準時到樂飛小屋上課,而更努力趕快完成學校作業,怎麼樣都不要請假一定要到樂飛小屋上課。

曾媽媽也分享,自己的孩子參與多元課程後專注力提升許多,而且很享受在課堂上的參與感,對於上課的態度是非常樂意且不排斥,一旁的梅媽媽也說「孩子在這邊學習既放鬆又可以學到東西,小朋友開心又不排斥,小朋友開心我們就開心。」梅媽媽提到,每堂多元課程的老師都會針對每位小孩不同的特性及能力去教導,並在課後與家長討論並教授家長教導孩子的技巧,不僅讓小孩子學習到東西,家長自身也獲益良多。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