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倉的浪漫 石岡的一隅
【記者 曾慧婷、鍾宜蓁、詹佳蓉/台中報導】
石岡穀倉位於台中市石岡區,是日本政府於1941年為了太平洋戰爭,將其從信用合作社改建為具有碾米儲米功用的穀倉,也就是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歷史建築。
穀倉目前是由石岡社區發展協會代為管理,目前是由第二代負責人呂嘉珊理事長進行管理及穀倉的大小事務,他也為這個小小的建築物創立了屬於他的一個品牌——「拾米。隅」,這個品牌的名稱由來以第一任理事長,也是呂理事長的爸爸,他的日文名字日文名字Sumio來做為命名。
因於信用合作社時遭遇關山大地震,建築因而有些毀損,在改建為現今穀倉時,日本政府採用了「竹」來作為建築材料之一,也是因為如此,位於石岡的這個原先不起眼到政府要拆的建築,在經歷921大地震後仍屹立不搖的他就漸漸地為人所知,這個建築奧妙可以在石岡穀倉中看到牆壁剖面,讓人一領日本人的建築妙方。呂理事長的爸爸也很喜歡這個剖面,甚至稱其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要美。
當我們走進石岡穀倉後,映入眼簾的是空地涼亭前的酸柑茶,一個個黑黑的被五花大綁,模樣甚是有趣,正在曬著日光浴的他們也在從那些要被丟棄的酸柑變成好喝的酸柑茶了。進到穀倉內部,頗具年代感的音質,傳來了優美的古典樂,我們順著音樂聲看到了一個小空間,裡面擺放許多舊型電視,還有小沙發,讓人如同時空穿越般,我們也問到理事長,他說據說古典樂能夠驅蟲,也希望來到這裡的旅客可以在這邊放鬆休息,他說這邊曾是儲米的地方,門口那一格格的木板是擋米用的,要將裡面的米取出時只要抽出一片米就會流出來,也差不多是一次要取出的量,是前人的智慧。穀倉內部的機器其實都還可以運作,只是建築老舊,啟動會有風險,所以目前也是閒置的狀態,由於年久失修,二樓也是禁止上去參觀的,穀倉內部的機器和器具雖然並沒有圍起來但也都是不可觸摸的。
拾米。隅結合當地農產及特色,有許多客家文化的體驗和產品,酸柑茶就是代表之一。我們也問到理事長為何會接手,他說是因為爸爸,所以選擇青年返鄉來接手這個地方,也努力地在現有的經費與基礎下希望帶給民眾不一樣的穀倉,但因為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小問題,如產權、法規、政策等等,經營這個地方很不容易。不可否認的,當今社會有許多都離不開政治因素,如何克服重重困難,讓這類的建築繼續下去,都是我們所要面臨的難題,或許我們都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去為地方付出最大的努力,給更多後代看見輝煌的曾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