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當傳產沒落 記憶何處可尋

2021/11/03 09:00
2,44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 紀秉承、洪郁官、莊詠翎/台中報導】

早期女性出嫁,被子是非常重要的嫁妝,能體現出女方的家境狀況,一般娘家會為新人預備二、三十床新棉被,祝福新人成雙成對長長久久。

位於台中市大里區的彰發興手工棉被,便是從早期嫁娶送棉被習俗開始代代堅持手工鋪棉、縫製為老顧客服務,目前已傳承至第三代。

早期全手工時代,棉花採收後需要先開棉,將棉花打鬆,接著鋪棉後用棉弓將棉打散,再由兩人合作拉線,最後用棉斗揉捻棉被。現在買到的棉花都已打鬆並壓縮過了,從40年前開始,也有梳棉機的協助將棉花理順、製成棉花捲。

雖然相比過去兩人工作八小時只能完成兩床棉被的時代,省去了一半以上的製作時間,但因老闆梁柳行堅持手工鋪棉及縫製再加上傳承困難使得人力極為短缺,手工製造的棉被產量遠遠不及機器製造。

梁柳行堅持傳統手工製造業「一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但在科技、機器發達的時代傳統工藝免不了面臨改革與傳承問題。

梁柳行說:「純做手工棉被其實活不下來,手工棉被是一個招牌,也是確保賣給客人的品質。」從小學五、六年級就開始學做手工棉被的他長期接觸精心製作的手工棉被所以對於品質較為敏感及要求。「想賣給客人好東西,所以也只能是自己做,做到自己不能做」梁柳行說道。

店裡不是不賣工廠棉被,只是很多工廠的棉被好看但不一定好用,內裡的填充物不一定是真實的棉花,多為人造纖維或羊毛。另外,手工鋪棉能交錯進行,但機器只能固定同一方向,因此手工棉被在Q度和韌度上較好,相比機器產製的棉被也更耐用、不易變形。

傳統工藝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來維繫,見證著這塊土地的變遷,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大部分的現代人沒有再延續過去送那麼多床棉被的嫁娶習俗,棉弓也已被老闆掛在牆上保存、成為傳家寶未再使用。

許多傳統工藝因缺乏接班人,最終只能消失在時代的潮流中,但相信其中飽含的心血與執著會隨著過往的歷史記憶一直存在於這一件件老闆視若珍寶的工具與堅持品質、用心製作的手工棉被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