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最佳虻友 黑水虻成廚餘爆量救星

2021/10/28 20:41
3,180次瀏覽 ・ 6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國一天廚餘生產量約有1900噸,其中1200噸被送往養豬場,隨著廚餘養豬業者逐漸轉型或退場,未來廚餘又該何去何從?

目前廚餘大多會送進焚化廠、掩埋場處理。不過在嘉義縣民雄鄉的菁埔社區,對廚餘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從2016年開始,便引進黑水虻處理社區內的廚餘。

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蔡榮錦:「社區的廚餘包括我們菁埔國小,那邊有伙食,然後菁埔國小那邊的剩食也拿到這邊過來,當初我在舊的農場那一邊,附近鄰居自動會拿到那邊去倒。」

不要小看一條條蠕動的黑水虻幼蟲,黑水虻除了可以分解廚餘外,在嘉義縣邑米社區大學內,除了把牠製成化妝品、保養品和無毒農藥,還能對環境盡一分心力。

嘉義縣邑米社區大學榮譽理事長 吳孟昆:「牠(黑水虻)可以把我們這個人類不要、浪費的食物,幫我們分解,分解完就變成我們這些飼料,另外,牠也可以減少雨林生態破壞。因為很多的飼料,大豆、玉米都是來自原始森林的砍伐。」

小小的蟲,也能發揮大大的價值。然而黑水虻在台灣仍面臨許多待解的問題。

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蔡榮錦:「理念講給他們(別的社區),他們可能會說,我們經營社區就這麼忙了,怎麼可能做再去做這個。社區的志工他頂多出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不可能整天都在這邊。」

嘉義縣邑米社區大學榮譽理事長 吳孟昆:「之前法規限制是,只能以植物性(飼料)飼養的黑水虻蟲粉才能當飼料,這樣的話會限制到黑水虻整個方向,所以在畜牧業者不敢去購買黑水虻來直接當飼料。因為法規的修改,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契機。」

與國外相比,台灣在黑水虻上的應用發展尚未成熟,仍需民間及政府共同努力。

 

記者曾霈榆、洪子蕙、呂蕙安 嘉義縣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