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義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上緊發條因應汛期系列5
來義鄉避災中心上緊發條因應汛期系列5
屏東縣來義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是由本鄉公所民政課成立之防救災應變樞紐,主要工作是依據內政部88水災災區生活重建服務工作,避災計畫主要是想藉由公所整合機制提供相關專業資訊、見解及經驗分析、分享供本鄉應變中心參考。
來義鄉避災中心上緊發條因應汛期系列5
屏東縣來義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是由本鄉公所民政課成立之防救災應變樞紐,主要工作是依據內政部88水災災區生活重建服務工作,避災計畫主要是想藉由公所整合機制提供相關專業資訊、見解及經驗分析、分享供本鄉應變中心參考。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巴兄:來義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推動社區避災機制,其實並非政府委託之業務,而是中心內成員認為基於同是國民的心情與感受而自發性推動。因此本中心僅期待與來義鄉公所成為協力網絡關係來幫助部落建立自主性防救災機制。因此重建中心並不是公所防救災體系的成員(目前政府口中雖說希望民間團體協助,但至今仍未將此熱心納入)。也因此不是來義鄉公所應變計畫的中心與樞紐。煩請兄更正,省得聽到一些來自公所內不爽的聲音!
是自發性嗎?!我才搞不懂生活重建中心在幹嘛?有在替災區做事嗎?實在看不出來!真正在落實重建工作的還是鄉公所不是嗎?上次村長就對這個中心超不爽的不是嗎?我真的搞不懂你們一天到晚開啥會?對災區到底有啥助益?你們這些我們選出來的民意代表千萬別坐視不管!
也許有些問題的出現,在於「半桶水」的認知而產生誤解,也不是爽不爽的問題,而是每個人;每件事,是為了演出想得到滿場的喝采,全力投入,在求好心切的作為上,常忽略到別人的感受,往往在意成效立即浮現,過程的張力只是求得速成表像,當下公部門也罷,民間團體也罷,不是如此嗎?回歸扮演的角色和立場,災區只是一齣戲的背景和舞台,依劇本(計畫)內容導入劇情需求,所演出的對白及穿場設計是否依災區族人的故事做為題材,臨場感的觸覺思維是否承現,族人的角色只是臨時演員?或是配合演出的道具?劇散人也散了,留下的只是在場區整理的族人,明天還是過著自己的生活,部落目前狀況不是如此嗎?88風災即將滿一年,部落依然在擔憂災害今年會不會再發生,公部門的依法行事作為,缺乏熱情,不見同理心,只在乎災區族人即興交差式的關懷,如臨工的就業..等,無遠見,欠缺承擔的魄力,永久屋遷住的問題、部落重建後的發展…等部落重大議題的挑戰,是要如何面對呢?,10年、20年…後災區情形如何?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只在意誰會「爽不爽」的問題,災區的族人總不能每年都在等待「環境整理」的就業工作吧!或接受選擇性、指標性的幫助。災區除了堤防、道路、疏濬…等重建外,在生活上的重建是需要什麼?災區族人還不是一樣過他們的生活,部落族人還是遵循著「分享、互助」傳統價值觀,不用外來的診療而自我療傷,原住民認命樂天之心態自災後可見其表現,災區族人需要有尊嚴的生活,任何重建工作應站在災區族人的立場,而不是消費災區族人,給予自主的尊重,聽聽災區族人的聲音,我們不希望關心災區部落的好意,帶來負擔,甚至傷害,在重建路上期望更多「感動」的故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