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鴨農法護土地 恢復生態多樣性
【記者 紀佩岑、陳泑錞/苗栗報導】
「維護生態最優先,種有機只是順便」是稻鴨庄的口號。
鴨耕米稻鴨庄位於苗栗縣苑裡鎮,以稻鴨農法種植稻米是他們的特色。因為現代化的發展,使得往日深具地方特色的生態逐漸凋零,當地農家子弟李清彰,於2002年組織了苗栗縣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希望居民能夠一起守護土地,並找回乾淨的田園。擔心若每人皆需備有土地才能加入,會造成農民的負擔,因此協會將近六公頃的土地,採用租賃的方式,減輕農民的重擔。
稻鴨庄專案經理林翠蓮表示,除了土地改良及維護生態之外,必須要了解該怎麼做才能和土地共存共榮,這才是首要目標。在民國93年,稻鴨庄第一次嘗試使用稻鴨農法來耕作,稻鴨農法主要是讓鴨子下稻田食用、除去害蟲,而最大宗的害蟲即是福壽螺,透過鴨子食用福壽螺,除了可以降低稻田的農損,也可以增加稻田中的活性。利用大自然的食物鏈來解決生態問題,除了持續是將維護生態的第一步,也盼能持續下去,讓這塊土地恢復生態多樣性。
除了鴨耕米,稻鴨庄也著手進行手作,其中包含稻稈編織以及大地紙藝等等,而用來編織稻稈的織機,也是有木工底子的居民製作的。利用織機將稻子收成後留下的稻稈進行各式的編織,例如織片、器具等等,將其成為嶄新的藝術品,發展出全新的手工藝。大地紙藝又被稱做「有生命的書」,從紙漿、內頁至成型都一手包辦,也開放遊客共同體驗,將大自然植物放入書中,壓製、放涼,即成為大地紙藝,林翠蓮表示,大地紙藝其實是會發芽的書,灑個水就會發芽了,因為他們都是有生命的。
稻鴨庄透過協會、居民的共同努力,恢復大地生態、維持生態多樣性,將屬於自然的規律找回來,創造了更多讓民眾親近大自然的可能,不僅如此,也加深了居民之間的情誼。透過一連串實際作為,守護自身理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