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牡蠣養殖與生物多樣性

2010/06/12 10:37
2,912次瀏覽 ・ 7次分享 ・ 5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知名國際信託達人莫里斯訪台期間,看到彰化海邊農婦趕著牛車到蚵田的景象,大受感動,直呼價如世界遺產,值得保存。但是我們不知道的還有牡蠣養殖的生態價值。這個價值有多高呢?且從牡蠣礁談起。


牡蠣礁功能

牡蠣又稱蚵或蠔,是一種海洋底棲動物,生長於鹹淡水交匯的溫帶河口水域,鮮活牡蠣能大量聚集生長,形成大面積的牡蠣礁。牡蠣礁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淨化水體、維持生態系統結構與促進漁業生產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溫帶河口區牡蠣礁與熱帶海洋中的珊瑚礁相似,牡蠣礁也提供空間,為許多重要的底棲無脊椎動物(魚類和甲殼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和避難所。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說,牡蠣礁和珊瑚礁都有沉澱二氧化碳成為碳酸鈣的功能。珊瑚礁中也有牡蠣礁,它能吸附共生藻類,兩者都能形成生態系,具有生態價值。

環球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張子見在「牡蠣養殖業環境經濟關聯分析」一文中指出,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通常在其軟組織中累積高濃度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因此它常作為環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近年來,由於過度採捕、環境污染、病害和生境破壞等原因,許多溫帶河口區牡蠣種群數量持續下降,河口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受到破壞,導致優養化。

牡蠣礁復育

有鑑於此,近年來世界各地開展了一連串牡蠣礁的恢復行動,尤其美國在東海岸及墨西哥灣建立了大量的人工牡蠣礁成效最顯著。人工牡蠣礁指以混凝土、廢船廢棄材料等,逐漸吸附浮游生物及牡蠣活體。許多研究結果證實,人工牡蠣礁經過2至3年時間,就能恢復自然生境的生態功能。

中國江蘇省也於2006年成立首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蠣岈山牡蠣礁海洋特別保護區」,它的面積為3.5平方公里,處在南黃海潮間帶,由牡蠣活體和各種海洋生物構成,是世界上罕見的在淤泥質灘塗上出現的大規模生物礁。

成立保護區後,除加強島礁區生態環境監測,跟蹤觀察牡蠣生長狀況,並將嚴禁向保護區排放污染物,改善、保護牡蠣生長的海洋環境。同時,劃出10公頃核心區作為禁捕區、限制遊客人數和漁民活動範圍;並放置人工魚礁等有利於牡蠣附著生長的生態恢復措施和方法,以利增殖牡蠣資源。

牡蠣養殖帶動生物多樣性

台灣尚無發現天然牡蠣礁的報告出現,而牡蠣礁復育受限於怎麼設計、空間比例以及效益評估,無法報價等因素,而遲遲未做,陳章波即形容為「因噎廢食」。牡蠣礁不做,但沿海人工養殖的牡蠣,仍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中高緯度牡蠣養殖在潮間帶(溼地的一種)中的海田,在棲地功能上比不上牡蠣礁,但在太陽能傳遞上,扮演關鍵機制,因而能創造高生產力,物質循環和能量傳輸。七股潟湖就是一個例子。

依據邵廣昭等(1999)之「曾文溪口海岸地區陸海交互作用之研究」研究,七股潟湖的漁獲量為熱帶沿岸與珊瑚礁的45倍,熱帶河口的4倍,食物網生物間能量傳輸高於一般海洋生態系,且單位面積海域植物性浮游生物生產力高於一般海域,其中重要的關鍵機制,即潟湖中的牡蠣養殖活動。

「牡蠣養殖業環境經濟關聯分析」文章中又提到「七股潟湖的高生產力及其支持的特殊養殖漁業型態,也造就七股成為全球黑面琵鷺最重要的渡冬區,及衍生的豐富生態旅遊潛力。由此可知,牡蠣養殖對於海岸地區的生態及依存的相關產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養蚵產養帶來好的循環,帶動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張子見認為這種模式西部海岸濕地隨處可見,如嘉義沿海養蚵產業與鰲鼓溼地、好美寮以及朴子溪口豐富的生態間,也是類似的關係;而彰化與雲林一帶內陸養殖魚業對環境的破壞,也因沿海牡蠣養殖而減緩。

反之,大鵬灣原有蚵田,但為了讓河面寬廣達到遊憩的功能,而將之移除。蚵架原可吸附浮游生物,過濾之後,成為蚵的養分。陳章波即說,少了蚵架的大鵬灣,海水優養化就無從解決。

不做牡蠣礁 就保護牡蠣養殖業

牡蠣養殖業高度依賴潮間帶天然資源,不僅對環境的影響較輕微,且提供可觀的生態服務,因此不能光由表面的產量與產值來衡量牡蠣養殖業的重要性。張子見認為,政府若不積極復育牡蠣礁,就應保留、肯定牡蠣養殖業所創造的生態價值。台灣西岸飽受工業污染之苦,雲林台西養蚵業即因六輕排水導致的水質酸化飽受衝擊。陳章波也肯定養蚵產業,但海域的生產力應維護。

新竹科學園區使得新竹香山一帶的蚵農逐漸沒落。中科四期、台塑六輕以及進入環評的國光石化,都將衝擊沿海牡蠣養殖業。生長在水源污染環境的牡蠣,產量受損,還有食品安全的疑慮。然而,牡蠣養殖所創造的生態價值,隨著產業的沒落,能否從其他方式獲得補償?這些代價是工業發展能付得起的嗎?台灣社會恐怕要想清楚。

※ 參考資料:張子見、陳泰安、林進郎,2010,牡蠣養殖業環境經濟關聯分析,第一屆養蚵高峰會議。

出處:http://e-info.org.tw/node/5637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emma (未驗證) ・ 2010/06/17 20:32

您好
我是荒野保護協會企劃部專員 姵蓉
在公民新聞平台看到您的文章 牡蠣養殖與生物多樣性
與荒野目前關切的國光石化議題 有深切的關聯性
希望能轉載到荒野快報上
特來詢問您的意願

感謝

小麻姑娘 (未驗證) ・ 2010/06/17 22:42

姵蓉

轉載沒問題,本文原刊登在環境資訊電子報,註明原出處即可。
原出處:http://e-info.org.tw/node/56373

emma (未驗證) ・ 2010/06/21 20:19

感謝您的回覆

另外再請教您以小麻故娘發表此文就可以了嗎
再麻煩您回覆

感謝~

小麻姑娘 (未驗證) ・ 2010/06/21 22:05

姵蓉

抱歉,文章轉載必須以環資的格式,請連結至以下網址:
http://e-info.org.tw/node/56373
註明出處:環境資訊電子報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Emma (未驗證) ・ 2010/06/22 10:53

感謝您的回覆
我將文章標題改成
牡蠣養殖的生態價值
文 /廖靜蕙(環境資訊聯盟特約記者)

並在文末註明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電子報
不知這樣是否合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