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型菸品的致癌物與防制認知

2021/02/02 16:05
2,312次瀏覽 ・ 4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新型菸品的致癌物與防制認知
文: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郭斐然醫師

菸草是危害嚴重的致癌物,含有7千多種化學物質,250餘種具有危害,已知有93種致癌物。菸草引起的癌症包括肺癌、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膽癌症、胰臟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血液腫瘤等等,共有十餘種的癌症。戒菸是預防癌症最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

隨著大眾對菸草危害的認知,先進國家包括台灣的吸菸率,近十幾年都是下降的。為了延續菸草事業,擴充尼古丁成癮市場,菸草公司推出新型的菸品,一是電子煙,二是加熱菸,兩者都標榜危害物質比傳統菸品少,用以取代傳統菸品,然而這是誤導的觀念。

電子煙簡介

電子煙的英文名稱為E-Cigarette 或是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ENDS),早期的產品在1960年代便已出現,然而並不成功。近代的電子煙由中國人韓力所發明,2004 年取得專利並開始銷售。電子煙由電池、霧化器與煙油艙所組成,電子煙油以丙二醇、甘油作為主要成份,並含有調味劑(如水果、薄荷等口味),尼古丁之有無雖然視產品而定,大部分電子煙含有尼古丁,以引誘使用者成癮,持續消費的行為。電子煙霧並非水蒸氣,而是揮發性化學物質,故應避免使用『蒸氣』形容電子煙霧。

加熱菸簡介

加熱式菸品(heated tobacco products, HTPs)簡稱加熱菸,由菸草柱(類似傳統紙菸,但一般較短)、支撐器、充電器三部分組成。支撐器有電池及加熱裝置,將菸草柱加熱至約350 度,產生菸霧以供吸食。菸草柱雖然原料為菸草,經過特殊加工以後,不必像傳統紙菸需要加熱至600 度才能燃燒產生菸霧,為不燃燒菸品,故又稱為加熱非燃燒菸品(heat-not-burn tobacco products)。

電子煙與加熱菸都不是無煙菸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電子煙與加熱菸都不需要燃燒,然而並不是無煙菸品(smokeless tobacco),仍然會產生二手菸及三手菸。無煙菸品是指鼻菸、嚼菸等真正不會產生菸霧的菸草製品。菸商出資設立『世界無煙基金會』,並在各國成立周圍組織,包括台灣,以推動『無煙世界』。諷刺的是所謂的無煙世界,是使用電子煙或加熱菸取代菸品,實際上仍有尼古丁成癮及菸霧危害的世界,並非真正沒有菸品的願景。其真實目的是促銷新型菸品,而非減少菸品危害。

新型菸品的危害物質很多,包括尼古丁、亞硝胺、甲醛、乙醛、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重金屬,本文介紹主要的致癌物質。

亞硝胺

菸草中的亞硝胺通稱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TSNAs)。其中nicotine-derived nitrosamine ketone(NNK)、N-nitrosonornicotine(NNN)致癌性最強。菸草中亞硝胺與肺部、胰臟、食道與口腔癌症有關。NNK 及NNN 皆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一級致癌物,確定可導致人類癌症。在一個韓國市售105 種電子煙油的研究中,NNN檢出率為64.8%,NNK為88.6%,TSNAs總檢出率為93.3%,顯示大部分電子煙含有亞硝胺。

甲醛

國際癌症研究署認為甲醛有足夠證據會導致鼻咽癌,有強烈但非充分證據會導致血癌,故列為一級致癌物。先前的相關研究也發現,甲醛會對於眼、鼻、喉嚨造成刺激,引發支氣管炎、肺炎,在孩童身上也發現會提高哮喘的風險。日本發表的研究和2015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發現電子煙在高溫或高伏特電壓下,所產生的甲醛濃度會呈倍數升高,甚至超過傳統紙菸10倍以上。在2018 年發表的研究指出,電子煙霧中的甲醛會在肺部代謝為半縮醛,增加肺癌的罹患風險。

乙醛

乙醛對皮膚、眼睛、黏膜、喉嚨及呼吸道有刺激性。乙醛可導致氣管、口腔、咽喉、食道癌症,動物實驗吸入乙醛可導致呼吸道、鼻腔及喉部癌症。除了酒精以外,菸草及不良口腔衛生是乙醛暴露重要的來源。國際癌症研究署將乙醛列為可能致癌物(2B級),與酒精相關的乙醛則為一級致癌物。

甲醛、乙醛並非電子煙的添加物,但可能由甘油及丙二醇加熱分解所產生。一個分析電子煙受試者呼出氣體的研究發現,甲醛濃度平均高於背景值13倍,乙醛平均高於背景值8.9倍。

尼古丁不是致癌物的誤導

尼古丁雖然傳統上不列為致癌物,但是有促進癌症生成的疑慮。美國台裔科學家湯猛雄在其著名的研究中,發現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會增加實驗老鼠肺腺癌的風險,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則無,顯示尼古丁促進癌症生成的可能性。

菸商常引用『人類因尼古丁而吸菸,卻死於焦油』來淡化尼古丁的危害。若閱讀到強調焦油致癌危害,卻未提及亞硝胺、甲醛、乙醛等致癌物,並將尼古丁視為『安全的成癮物質』,此類資訊多來自菸商的誤導,須謹慎分辨其真實性。

電子煙減少95%的危害,是過時的資訊

英國公共衛生部宣稱電子煙減少95%的危害,是根據一個專家會議評分的結果,菸草有99.6的危害分數,電子煙為4分,便計算出電子煙減害95%的結論,並非根據疾病發生率或死亡率,引起學者批判缺乏可信度。

此專家會議在2013年召開,當時尚未發生美國電子煙肺傷害死亡事件,許多流行病學證據如心肌梗塞、氣喘、慢性肺病、憂鬱症等相關風險尚未發表,故為嚴重低估電子煙危害的數據。現今除了菸商及其相關組織以外,已經鮮有專家聲稱電子煙減少95% 的危害。

菸草減害理論的狹隘觀點

新型菸品最具爭議性的主張是菸草減害理論(tobacco harm reduction)。因為新型菸品所含有害物質較傳統菸品少,有學者主張吸菸者轉換新型菸品可以減少健康危害。WHO指出目前電子煙減害研究並無定論,缺乏長期世代研究佐證其減害效果。

主張菸草減害的人士將菸品危害窄化成只是在比較有害物質多少,這是狹隘的菸害防制觀點。

菸品不只有生理危害,還有心理及社會的危害。心理危害方面,尼古丁成癮導致焦慮、憂鬱、坐立不安、精神無法集中,脾氣暴躁,長期增加精神疾病,甚至自殺的風險。

社會危害方面,菸品是強迫性的消費,一旦成癮就必須使用,成為經濟的負擔。弱勢的勞動者、身心疾病患者,往往是菸品消費較高的族群,成為經濟的相對剝奪,造成社會不正義。

新型菸品引誘青少年的危機

新型菸品已經證實會吸引青少年使用,在開放新型菸品的國家,包括鄰近的日本、韓國,青少年使用率都急遽上升。連目前禁用新型菸品的台灣,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及加熱菸的比率都明顯上升,若開放更令人憂心。全世界的國家都禁止青少年使用任何菸品,但是對於新型菸品只禁止青少年使用是沒有效果的,必須全面禁止才能減少青少年的危害。

禁止新型菸品才是進步價值

新型菸品雖然是較新的產品,並沒有證實減害的效果,也沒有帶來社會進步。為了終結下一代尼古丁成癮,也鼓勵現有的吸菸者戒菸,我們期盼菸害防制法應修法禁止新型菸品,才是進步的價值。

照片

禁止新型菸品才是進步價值。圖取自winnipegfreepress。

同步刊載於台灣防癌協會《防癌會訊》第72期。
*為揭露菸商真面目,扭轉網路充斥菸商扭曲誤導的現況~由國內權威醫師組團隊開設「台灣拒菸聯盟」此專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