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匯率制度問題
最近有央行理事在示警「荷蘭病」問題,擔憂因半導體和資通產業出口暢旺,促使新臺幣匯率升值,恐讓傳統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其實,石油輸出國工業普遍不發達,可能也就是患了「荷蘭病」吧。
挪威政府的因應對策,就是成立主權基金,把北海油田售油收入,直接用在海外投資,使不致於影響挪威幣匯率。只是臺灣如果也走這一條路,是不是就能夠免於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香港的「聯繫匯率」算是精巧的制度設計,一方面可以讓美元匯率固定,另一方面仍然可以享有貨幣發行收益。因為香港政府發行港幣收購美元,然後把美元集中運用,讓政府獲得收益。然而,香港經濟以金融業為主,出口產業不發達。臺灣照抄同樣的匯率制度,美國能否容忍,似乎存疑。
在歐元問世前,德國馬克飽受升值壓力。使用歐元以後,德國匯率升值壓力大減,終於帶來20年的經濟繁榮。臺灣不是歐盟會員國,無法改用歐元。但改用美元,則是可以考慮的選擇。也許可以說服美國,讓美元成為類似歐元的跨國性貨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